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九六章 另眼相看,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堂之上,青苗又起紛爭,皇帝趙頊與宰相王安石很是惱怒!

王安石回到家中,氣憤不已,萬萬沒想到一向器重的林昭會如此這般。

錢塘縣成為保守官員們用來攻訐青苗法的典型是一方面,還有便是林昭那封縱論青苗法的奏疏,更是讓他不快!

王安石堅定地認為,青苗法是好的,縱然有些許瑕疵,也是下面的人執行過程中任意妄為所致。至於林昭所言,完全是危言聳聽,至少這種質疑青苗法的態度,就讓人很是惱火!林昭已經變了,王相公如是認為。

王雱見到父親的模樣,心中有數,知道父親是為什麼事情而惱怒。林昭的表現著實有些不像樣子,不好好推行青苗法,反而是數落指責。在他看來,哪怕是青苗法真的有些許小問題,以林昭的身份也不該多說什麼,至少是應該維護變法,而非是如此拆臺。

離開汴京的這一年多里,林昭與王家的關係越發的遠了,他已經不是當年江寧孟家那個書童了。聽聞林昭在杭州備受趙拚與蘇軾的厚待,這其中可能不是沒有原因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興許林昭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轉變的。

不支援青苗法,就意味著與王家分道揚鑣,林昭已經開始逐漸遠去。王雱突然有些後悔,當初何必巴巴地為他們說和,如今看來,呂惠卿才是父親真正的左膀右臂,忠誠的好幫手。而林昭,曾經是,現在已經不是了!

王雱突然心念一動,林昭的變化原因有很多,莫非也與此有關?他與呂惠卿之間的矛盾很深,很有可能是因為擔心呂惠卿的報復。或許林昭是認定了自己父子會站在呂惠卿一邊,為了自保才倒向舊黨一邊的。

他對自己和父親就這麼沒信心嗎?縱然是王安石器重呂惠卿,平曰裡也是在一起相處,但是在這件事上,林昭與呂惠卿之間,絕對是一碗水端平的。何以林昭會動了這樣的心思呢?看來他是我自己父子沒信心……王雱驟然間覺得,為了調解他二人矛盾的付出全都白費了,原來人家根本就不領情。越是這樣想,王雱這心裡就越發的難受,對林昭的態度也越發的惱恨了。

一個不爭的事實,林昭與王安石家的關係開始出現了裂痕!

皇帝趙頊的心情也不好,他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就是因為林昭和蔡京,他特意提議將錢塘縣和餘杭縣,乃至後來整個兩浙路試行青苗法,對林昭可以說是寄予厚望,可是沒想到他是這樣回報自己的。

弄出如此大的反差,讓人下不來臺,雖說此事並非林昭直接導致,但是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弄出了很惡劣的影響。對此,趙頊難免有所不滿!

林昭更是歷數青苗法的不是,對此趙頊並不相信。畢竟青苗法在他的眼中太過的完美,哪裡是其他人隨便幾句話就能夠動搖的。何況此事現在已經關係到他皇帝的尊嚴與面子,更加不能輕易鬆口。

林昭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下降,尤其是從杭州得知詳細情況之後,心裡更加的不舒坦了!

富陽縣的意外死亡案,林昭竟然知情,並且參與其中。雖說蘇軾並未提及,但事實已經很明確了,很可能是林昭與蘇軾聯手策劃。趙頊心中感覺,杭州的這些官員們竟然在底下,瞞著自己搞小動作,莫非是串聯起來有什麼企圖?

最為重要的是,如此秘密的訊息,蘇軾是以密奏的方式報告的,那就是說這個訊息還不曾擴散,可御史又是從何處得到訊息的呢?而且反應如此迅速,根本不多給自己和王安石反應的時間,驟然間便在朝堂上提出來,引起軒然大波。

最合理的懷疑,便是林昭與蘇軾洩露了訊息。可當真就如此巧合嗎?抑或者是某些人有意而為之的結果呢?

趙頊本就是個多疑之人,這會心中更是疑竇重生,莫非是有人故意設計好要如此行事?怎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