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三八章 典型試驗田,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昭通力合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也是一種歷練。換句話說,蔡京也是趙頊看著的人物,準備當做心腹來培養,餘杭縣令只是一個開始。
對於林昭的解釋,蔡京將信將疑,不過也不好多問,笑道:“以後同在杭州共事,還請林兄多照顧。”
“一定,一定!”
兩人又是一番寒暄,彼此逐漸熟識。蔡京雖然是狀元,才學出眾的風光人物,但是在杭州他還是表現的很低調。
因為眼前兩人皆非同一般,蘇軾是舉國聞名的大才子,自己的斤兩與之相比差遠了,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至於林昭,雖然不是正經的科舉出身,卻也不敢輕視。林昭為數不多的幾首詩詞作品已經傳開,文采出眾絲毫不比躍龍門的進士。蔡京自己都有些自慚形穢,遠遠不如,故而不敢大意。眼下他能拿得出手,完勝林昭的可能只有書法了。
最重要的是林昭能力出眾,汴京破奇案與出使遼國已經傳為美談。單是這次杭州弄出的大動靜,已經是滿朝震驚,足以證明林昭的能力非同一般。從汴京來,蔡京更是深知官家趙頊與宰相王安石對林昭的寵信。
蔡京是著名書法名家蔡襄重孫,名門之後,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官場上的門道卻都心中有數。這就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或者說優勢,由此可見,蔡京在大宋官場上如魚得水,一路高升並非偶然。
林昭起初以為,只是與蔡京見個面,沒想到蘇軾道:“東陽與元長有舊,彼此熟悉自然最好不過!新任的趙知州已經到了,待會一起去拜見,一同用晚飯吧!”
新任的知州趙拚到了?
在此之前,林昭並不知道這位並不十分出名的老大人的名諱。這幾曰才有些瞭解,只知道這位老大人以剛正不阿著稱,包拯死後,他便是典範了。讓林昭有些擔心的是,趙拚雖不是舊黨人物,但卻相對為人保守,千萬別像司馬光或者鄭獬那樣就行了。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趙拚大人不要太固執……進入內堂,一個老者走出來,看著似乎很威嚴,卻也平易近人,或者說挺慈祥的。
“子瞻,元長!”趙拚本就認識蘇軾,至於蔡京則是跟他一起前來杭州的。待目光落到林昭臉上,微笑道:“想必這位就是官家讚不絕口的林東陽吧?”
“林昭見過老大人!”不管怎麼說,趙拚德高望重,自然得格外尊重些。
“果然年輕有為!”趙拚看著林昭,品頭論足。
林昭不禁奇怪,這位趙知州似乎對自己很有興趣。
“讓老大人見笑了!”
“不必謙虛,杭州的事情有目共睹,大家心裡都清楚!”趙拚對林昭多有讚譽,氣氛相當的和諧。這一點倒是在意料之外,沒想到這位趙知州如何好相與,看來以後的曰子能好過點了。
趙拚又道:“不過呢,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官家擢升你為錢塘縣令,主政一方,當多費些心思,勤於王事才是。”話雖是如此,很簡單的場面話,但趙知州看林昭的眼神卻異常的投入與關注!
“是!”林昭並未在意,當即答應!
可接下來究竟做什麼事情呢?
杭州的局面已經穩定下來,謀反叛亂也為造成太大破壞與損失,基本上一切事務都是按部就班,照常進行就是了。要說真有什麼事情,那便是變法新政的實施。
熙寧二年八月,備受矚目的變法第一彈青苗法,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面世了。
青苗法,亦稱“常平給斂法”、“常平斂散法”。宋朝初期,在各地設有常平。惠民等倉庫,”調劑人民糧食歉收時的食糧不足,但收效不大。
現在,王安石對此做出的改革,《宋史.食貨志四》:‘今放青苗錢,凡春貸十千,半年之內便令納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