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二〇章 燕雲十六州,沒商量,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蕭太后要見朕所為何事?”

“吾意兩國交戰,生靈塗炭,百姓受苦,不若罷兵言和,趙官家以為如何?”

趙昭笑道:“好啊,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不願意看到兩國百姓受戰爭之苦。只是停戰並非我大宋單方面可以決定的。”

蕭觀音:“那如今宋遼兩國都有停戰之心,不知趙官家意下如何?”

“那當然好了,兩國能夠達成一致,求之不得。”趙昭道:“只是不知這停戰如何停法?”

“宋朝撤軍,澶淵之盟作廢,宋不必再向遼國付歲幣。”

“只此而已嗎?蕭太后難得覺得,大宋以後還會向貴國送歲幣?”趙昭冷笑道:“雖然我大宋不缺這幾個錢,卻也不會憑白送給你們。”

“那你要如何?”

“蕭太后,何必廢話呢?明人不說暗話,你知道我大宋出兵目的何在,大宋百姓百年來所期盼的又是什麼!”趙昭道:“燕雲十六州是最起碼的要求,近來我大宋將士信心大增,大有牧馬北/海(貝加爾湖)之心。朕覺得北/海太遠了,潢水不錯,夏日炎熱,前往臨潢成避暑似乎很不錯。”

臨潢城,契丹祖地,遼國上京!

蕭觀音玉面生寒,拳頭緊握道:“燕雲乃是晉國石敬瑭送給我國太宗皇帝的,並非你宋朝所有,憑什麼給你?”

“蕭太后,說這些冠冕堂皇之語有意義嗎?”趙昭冷冷道:“燕雲十六州自古就是我中原之地,石敬瑭那無恥之徒可恨,我中原人卻有血性,必須要討要回來。”

“哼……”蕭觀音默然無語。這些話而今確實徒勞,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蕭太后,你通史書,該知道漢唐之時,我中原王朝的邊界在哪裡。”趙昭道:“我國士大夫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恢復漢唐舊境,而今我大宋上下正在為這一目標而奮鬥。”

“威脅我大遼?”

“事實俱在,蕭太后若覺得是威脅,那就是好了。”趙昭道:“威脅本身並沒有什麼,關鍵看你們能不能扛得住,怕不怕威脅。這才是關鍵。孰輕孰重,蕭太后自行權衡吧!”

“燕雲十六州全都給不可能,我大遼將士也不會同意,必定會堅持到底。甚至與宋軍激戰,最終宋朝人能否拿下來還真不好說,至少會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趙官家。何必欺人太甚呢?”

“那是我的事情,不勞蕭太后操心,我大宋將士不怕流血犧牲。只要能夠奪回燕雲十六州,大宋的勇士們願意拋頭顱灑熱血。”趙昭的態度很堅決。

話是這麼說,但誰希望將士傷亡,戰事長時間拖延呢?那樣即便是獲勝,也是慘勝。反而不美。

尤其是趙昭剛剛登基就率軍出征,長時間離開統治中心,朝政必定會有動盪。幽州之戰不宜拖延太久,尤其是不能進入冬季,那樣運河封凍,宋軍的後勤補給絕對是噩夢。

至於幽州,有火藥在,想要破城也並非難事。但城中的遼軍若是拼死頑抗,會是什麼後果?死傷會何其慘烈。趙昭不想這樣,蕭觀音能來談判。樂見其成。

其實這些事情,蕭觀音懂,耶律浚也懂。比拼的就是誰首先撐不住,很遺憾,遼國國內的叛亂讓他們的境況很不好。契丹人已經無力將戰爭拖延到冬天。在如此局勢下,他們必須要做出讓步。

區別只在於,這個讓步的幅度有多大?

蕭觀音沉默片刻道:“那好吧,貴我兩國割讓一步,以燕山為界,燕山以南的州縣歸宋。兩國就此罷兵,簽訂盟約。”

山前七州,果然是這一套,這恐怕是上京城裡契丹貴族商討許久的結果吧!確實算是個讓步。對於宋朝而言,實際上已經獲得了燕山防線,這也算是不錯的,但是……

趙昭堅定搖頭道:“不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