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〇五章 一雪百年恥,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唐,為了謀取天下,向契丹求援。代價是割讓燕雲十六州,並且稱比自己年紀小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皇,石敬瑭則做了可恥的兒皇帝,遺臭萬年。

兩年之後,石敬瑭藉助契丹的幫助稱帝,燕雲十六州落入契丹手中。從此華夏曆史走入了一個岔道,一個持續數百年的悲劇一步步拉開。

如果是其他地方,丟掉十六個州的土地雖然糟糕,卻也不至於很嚴重,嚴重到影響幾個王朝的生死存亡,影響到好幾百年的歷史走向。

但燕雲地區則不同,這十六州位於燕山與太行山北段,是北方草原與中原地區的接壤地帶,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文明的分界線。

自先秦以來,中原地區頻頻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秦時有匈奴,隋唐有突厥,這其中還出現過五胡亂中華的慘劇。

中原王朝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採取的方式各有不同,有蒙恬卻匈奴七百餘里,霍去病封狼居胥這樣的進攻方式,有唐太宗以天可汗的身份震懾北疆的方式,但大部分時間都是採用防守姿態,防備遊牧民族南下,進入中原。

即便是遠征進攻,防守也不可以疏忽。中原王朝沒有遊牧民族那樣強大的騎兵,加上農耕文明以城市和村莊聚居的成活習慣,註定了只能固守,不能歉意,通常就是依託地形守衛,加以防備。

山脈河流都可以成為天然屏障。更有偉大的萬里長城來防備北方騎兵,各處的山口與關隘防禦意義都非同小可。

尤其是與遊牧民族接壤的燕山、太行山這一線,對於中原東部地區的防禦,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

燕山與太行山是天然的屏障,阻擋了遊牧民族的騎兵。只需要把守好山間的通道與關隘。就能阻止遊牧民族南下中原。

但石敬瑭腦袋一熱,將燕雲十六州拱手送給契丹,等若是將這道最要命的防線丟了。

再往南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面對騎兵鐵蹄,無險可守。契丹人若是有心,想要南侵自然十分容易。契丹騎兵對整個黃河以北的地區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甚至威脅到了黃河以南都城汴梁的安全。

從此之後,中原門戶洞開,王朝頭頂懸著一把利劍,隨時可能砍過來。致使中原王朝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提防,牽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起到的防禦效果還會大打折扣。

比如宋朝,失去了燕山屏障,為了防禦契丹,只得在北方邊界上開鑿大量的塘泊,利用水域來人造屏障,從而只當遼國騎兵的衝擊。河北路的大軍還得時刻戒備,唯恐契丹趁虛而入。

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亡國之禍。昔年的耶律德光長驅直入攻陷汴梁,直接滅了後晉。遼國承天太后與聖宗皇帝耶律隆緒率軍南下,一度打到汴京門戶澶淵州城下,逼的宋朝簽訂屈辱的澶淵之盟。

從那時候起,契丹與中原王朝之間的攻守形勢徹底發生了改變,中原王朝處在一個十分被動尷尬的境地。

不止如此,契丹建國之後也只是個遊牧民族國家,並不算特別富足強大。燕雲地區落入他們手中就不同了,這些地方自然條件不錯,適宜耕種。農業基礎也不錯。與此同時,大量善於農業生產,以及手工業者成為遼國人。

從而促進了遼國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毫不誇張地說,得到燕雲十六州讓遼國富裕。百年時間過去。燕雲一代已經成為遼國的經濟,甚至是文化中心。幽州成為遼國的南京,地位與上京不相上下。

遼國有了更為強大的力量對付中原王朝,造成的後果也更為惡劣。

因此中原王朝的皇帝們,但凡是有為之主,哪一個不想收復燕雲十六州?

後周世宗柴榮英明神武,乃五代少有的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