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〇四章 御駕親征,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滔滔和趙顥死了,其餘幾個小兒子聽到訊息之後,驚恐不已,也都紛紛自殺。
至於趙宗實其他幾個活著的女兒,趙昭沒有打算深究,女子對皇位並無威脅,不過她們的公主身份都被剝奪了。
為了與廢帝劃清界限,原來的駙馬紛紛休妻,將昔日的金枝玉葉趕出家門,大都下場淒涼。無奈之下,佛堂尼庵成為她們唯一的歸宿,一輩子只能與青燈古佛相伴。
趙昭沒有理會,這種事情上沒有憐憫之心,畢竟她們的父母犯錯在先,父債子女還,天經地義。尤其是關乎皇位爭奪,更要講原則,留她們性命已經算不錯了,至於過什麼樣的生活,老天爺說了算。
登基之後,自然要有一系列的避諱尊奉,加封與論功行賞。
趙昭登基次日,柴敏言等人都回來了。當然了,對外宣稱是被趙顥關押,意欲威脅趙昭,好在遇到心善的內侍小海,將他們解救,躲藏於宮中倉庫之中得以安然無恙。
這個時候,大局已定,這些事情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其真實可靠性又有誰會質疑呢?
趙昭成為皇帝,嫡母曹氏自然是太后無疑了,但生母林氏該當如何安置,卻有些麻煩。
在此之前的傳統,若嗣皇帝並非嫡子,而嫡母和生母都在時,通常只有嫡母為太后,生母只能為太妃。在原時空,宋神宗死後,向皇后為太后,但宋哲宗趙煦生母朱氏只為太妃。若是嫡母不在。生母為太后倒也可以。
趙昭該怎麼辦?
自小與生母林氏分別二十年。林氏也為此受盡苦楚。連曹氏都說。不能薄待了林氏,畢竟她是皇帝的生母。
曹氏心裡很清楚,趙昭畢竟不是她親生,雖然現在是母慈子孝,但凡事必須要多考慮一點。她的年紀已經很大,做事需要圓滑一些,哪怕不為自己,也得為了曹氏家族考慮不是。
有了曹氏的支援。些許事情就好辦多了。趙昭和禮部大臣商議之後,尊嫡母曹氏為母后皇太后,生母林氏為聖母皇太后。這個原本始於明朝成化年間稱謂,提前到了大宋出現。
兩宮皇太后並尊,嫡庶有別的禮制並未改變,反而凸顯了皇帝的孝道。這沒什麼不好的,至少滿朝文武大臣並不反對,天下人的反響也很不錯。
隨後趙昭遵從兩宮皇太后懿旨,加封嫡妻柴敏言為皇后,其他幾位夫人封妃。皇太子的人選自然是皇后柴敏言的嫡長子趙鴻。
雖然只是個孩子。但太子之位必須確定,這關係到國本歸正。關係到江山社稷與民心的安定。尤其是自己經歷了一番波折,並非正常繼承皇位,這方面就更需要注意了。更何況,馬上就要御駕親征,有太子坐鎮,總是有備無患。
隨後,一應的功臣都得到了論功行賞,皆大歡喜。
至於朝政局勢,文官這邊情況還好,富弼和文彥博為宰相,歐陽修還是更願意回老家去養老,司馬光為參知政事。大宋中樞有三位重臣坐鎮,穩定程度與效率都不言而喻。韓絳仍舊擔任樞密使,在汴京防備秦王的這段時間裡,他完全被架空賦閒在家。
三司和六部也立即開始運轉,聽從新皇帝的詔命,跟隨三位宰相一起為大宋王朝出力。至於軍方,情況比較複雜。各地的廂軍和禁軍就不說了,地方上都是以朝廷為核心的。主要大宋王朝的三支主力。
西軍是嫡系,京營如今也算是歸附了,郭逵很識相,知道這個時候牢牢抓住兵權反而會被猜忌。反正開城投誠已經是大功一件了,榮華富貴不會少,何必惹得當今官家不快呢?
所以他直接辭去了汴京的兵權,交給趙昭的嫡系。這個道理,所有人都清楚,京城的兵權只能由皇帝親信掌控。
對於郭逵的這種態度,趙昭還是很滿意的。因此並未冷落這位將軍,在南方與交趾作戰,積累了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