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八六章 神臂弩,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西北作戰的這幾月時間裡,林昭深切體會到一些問題。.

西夏軍隊精銳,尤其是在野戰之中,戰鬥力更是遠遠超過宋軍。究其原因,主要是西夏人的騎射水平高於宋軍。

騎射是兩個部分,“騎”和“射”,党項人以遊牧為生,是馬背上的民族。而宋朝自從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和河西養馬地之後,一直嚴重缺乏馬匹。騎兵本身都沒有多少,在騎術方面整體就更加弱勢了。

這一點並非不能改變,而今想辦法從吐蕃和川滇購買馬匹,組建騎兵,加以訓練,控馬之術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這一點,雖說很難完全超於西夏人,可是與之旗鼓相當卻並非沒有可能。

另外一個重點便是“射”,騎兵作戰,遠端攻擊十分重要,最重要的兵器便是弓弩,準確說是弓和弩。

弓和弩是有很大區別的。

弓由富有彈姓的弓臂和柔韌的弓弦構成,當把拉弦張弓過程中積聚的力量在瞬間釋放時,便可將扣在弓弦上的箭射向遠處的目標。弓箭作為遠射兵器,在春秋戰國時期應用相當普遍。

其主要依靠手臂力量,加上弓弦的彈力將羽箭發射出去,攻擊距離比較長。相對來說,在精準度和殺傷力方面,就比弩差了許多。

弩也叫“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通俗的說,弓箭是需要人來拉動弓弦,掌握方向和瞄準的。而弩則是直接見箭放置好,扣動機括,使用了機械的力量。

在古代,裝置材質的彈力一般,所以使用人力的弓比弩的射程更遠。弩箭有個裝填的過程,比較費時間,弓的射速則比較快。可是在精準度方面,不可能所有的弓箭手都是神射手,瞄準方面的誤差本身就大了許多,尤其是射箭過程中手臂和身體會有抖動,對箭鏃的方向和準確度也會有影響。如此一來,殺傷力勢必也會受到影響。

而弩發射的箭矢短而粗,質心在氣動中心前段,箭頭在空中飛行時易於下墜,所以在近距離內殺傷力比弓更強,同時由於弩是一個穩定的射擊平臺,開完弓後就無須強大的臂力支援。再者,弩箭和弩機,以及人的眼睛之間三點一線,與後世槍是一個道理,便於瞄準因而弩的命中率更高。

更為重要的是,完好弓箭必須要有不錯的天資,並且勤加練習,對使用者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可古代作戰,士兵大多是從農民之中召集而來,經常會是寓兵於農,士兵的素質也參差不齊,射箭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相對來說,弩使用起來**作也就更為簡便,殺傷力和精準度也不錯,故而成為軍中常用的制式武器。

大順城守衛戰的時候,弩箭便是壓制和阻止西夏軍攻城的最好武器,只是宋軍所用的弩,似乎多有瑕疵。林昭經過實戰之後,覺得些許地方是需要改良的。

前世的他看過一些軍事書籍,以及相關的影視記錄片,故而對此有些印象,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大順城並不是一個搞研究和實驗的地方,自己又要隨時面對西夏方面的威脅,也沒有那個精力。

故而林昭便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出來,抑或者是畫好圖紙送來延州交給沈括,請沈先生幫忙設計改良。

林昭本來也沒有抱很大希望,古代幾千年,兵器的進步是那樣的緩慢。想要改良一樣兵器談何容易?哪裡是這麼短時間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當然了,既然是路過延州,林昭還是想要來一探究竟,興許有進展也為可知。沒想到結果讓人驚喜不已!

沈括帶著林昭進入一個房間,一進門,林昭便瞧見案几之上放置著一把弩,就是它嗎?林昭沒來由地心中一動?眼中無比期待。

沈括解釋道:“按照東陽的提示,我研究了一段時間,製作了此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