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八六章 神臂弩,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山桑木為弩弓,又用堅實的檀木作弩身,麻為弦,輕巧堅勁,弓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
三尺三,也就是一米,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這個弩的尺寸小了許多。如此一來,更加便於攜帶。
“威力如何?”這才是林昭最為關心的問題,一件兵器的成效直觀的反應便是其威力,也是其存在最為必要的意義。
沈括遲疑了片刻,說道:“三百四十步,入榆木半箭!”
“什麼?”林昭頓時一震,無比驚訝。三百四十步?這是個什麼概念?古代常以步作為計量單位,一步大概就是一米見外。如果此弩的射程達到三百四十步,也就是四百米左右。四百米的射程,放在後世算不得什麼,可是在冷兵器時代的古代社會,那可是了不得了。
恩/格斯說過,十四、十五世紀英國步兵使用的長弓可射二百碼遠,是當時“一種非常可怕的武器”。二百碼換算過來連二百米都不到,與沈括設計製造的這把弩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值一提。試問,此弩又該可怕到何種程度呢?
至於威力更是驚人,入榆木半箭,也就是說射入榆木之中半箭。榆木是一種木質比較堅硬的木頭,由此可見弩箭的穿透力。如果是射在士兵身上,即便是有鎧甲護身,估計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殺傷力很大,也很明顯。
“果真如此嗎?”儘管林昭看過很多資料,依稀記得大概好像就是這樣的資料。可是聽沈括說出來的時候,還是為之震驚,似乎有些難以置信。
試想一下,三四百米之外,箭鏃可以穿透鎧甲置人於死地,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面對這種兵器?還有人敢靠近,還有人敢衝鋒嗎?
“自無虛言,一試便知,此弩甚至超過了大黃弓!”沈括對此信心滿滿。
所謂大黃弓起源於西漢飛將軍李廣,據說,李廣使用的箭名叫“大黃箭”,常有“強弓四射,箭如飛蝗”之說。後來李廣射虎也是用的此箭,自此之後,大黃箭便名動天下,傳承許久,成為強弓勁箭里程碑式的代表。而今沈括信心滿滿,手中的弩箭竟然能超過大黃弓?當真讓人拭目以待!
不得不說,沈括在這裡修建府邸絕對是有道理的。後院之中有一塊偌大的場地,似乎是專門用來**練的校場,當然了也是測試兵器的絕佳場所。
遠處榆木板子已經立好了,負責測量距離的人也準備好了,一切都妥當,就等著測試弩箭的射程和威力了。
沈括道:“東陽先來射一箭,先不看威力,只看距離,如何?”
“好!”林昭在沈括的指導下裝好弩箭,走到前面,朝著遠處扣動機括。弩機上的機括立即運動,強大的彈力應運而生,嗖的一聲,弩箭飛了出去,似乎瞬間便不見了蹤影。
林昭有些目瞪口呆地看著羽箭朝著遠處飛去,最終力盡墜落在地。不用測量,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射程絕對不近。
很快便有侍從上前測量距離,得到的結果是三百二十三步,下來大概得有三百六七十米。隨後的幾次測試,結果也都相差無幾,都在三百二十步以上。由此可見,沈括並未無的放矢,這弩的射程當真讓人驚歎!
“怎麼樣?東陽!”沈括嘴角帶著笑意,顯然對自己的結果很滿意,甚至還有些許的驕傲。
“不錯,不錯,如此射程足矣傲視天下了!”林昭擺著手中的弩機,仔細觀察,看看能不能從中發現奧妙所在。
“再試試威力吧!”很顯然,沈括信心十足,這是想要用事實說話的節奏。
隨後有侍從在不同的位置立下榆木板,林昭分別射出弩箭進行測試。結果十分明顯,百步之內入榆木半箭;兩百五十步內,箭鏃深入一寸有餘;三百步以外同樣可以造成傷害,箭鏃深入。以如此威力來看,穿透尋常的鎧甲似乎不成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