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6章 人口理論,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一定會擴軍,實際上,我也不贊成這一點。”傅山倒是挺欣賞葉赫拉那·興泰的,雖然說他是個建州人,可在戰場上他所立的功勞已經獲取了整個揚州鎮的信任。而且,孫元又有意將他樹為統一戰線的標杆。最重要的是,這個興泰已經完全接受了孫元和自己弄出來的那一套理論,發自內心地變成一個漢民族主義者。若不是事務需要,這小子早就蓄起頭髮了。
而且這人善思好問,叫人美美地過足了好為人師的癮頭。
傅山:“其實,你大約也看出來了,我軍走的是精兵路線。穎川侯的練兵之法雖然花不了多少錢,一旦戰爭時期,只需兩三個月,可以源源不斷地將合格士兵送上前線。不像以前,一個能打仗計程車兵,尤其是騎兵和弓兵,沒有三五年練不出來。”
興泰:“確實是。”
傅山:“可是,穎川侯的兵訓練起來容易,可日常的維持卻極其昂貴,鎧甲訓練時的消耗,吃穿,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說句不好聽的話,咱們的軍隊都是一群貴族少爺,而其他部隊就是叫花子。養一個普通寧鄉軍士兵,足夠養普通士兵六人。如今,我揚州鎮有陸軍兩萬,海軍更多。海軍且不論,兩萬陸軍,光輔兵和民夫就需要十萬人。這次揚州大戰,整個揚州鎮的軍民都動了起來。如果再擴軍,只怕軍鎮承受不了這個負擔。”
“因此,穎川侯的意思大約是主力且保持兩萬人馬規模,再輔以山東軍和秦軍,三鎮兵馬加一起,十幾萬人的規模足夠北伐了。你也不用擔心,兵貴精不貴多。仔細想想,其實你們八旗能戰之兵也不是太多,在以前,精銳白甲就更少了。”
“依我看來,拋開建奴不計。只要有個六七千一等一的精銳,就足夠橫掃天下了。就歷史上來看,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時的黑甲軍也才幾千人嘛!”
興泰:“青主先生唐太宗的黑甲騎兵雖然才幾千,可以每騎配馬弁一人,輔兵兩員,秦王府的兵也有好幾萬。”
傅山也不同他爭執,微笑道:“興泰,我知道你擔心殘破的北方養活不了那麼多人馬。如果再來一個災害,說不定又會有流民做亂,咱們這點人馬四處滅火,疲於奔命。”
興泰:“正有此擔心,就連建奴都快在北京呆不下去了,咱們去了北方,不也維持不了?”
“不用擔心,你的顧慮不會成為現實。”傅山淡淡地說。
興泰若有所思:“是不是先生覺得這兩年氣候漸漸地好起來了,像以往的水旱蝗災會越來越少?”
“這只是其一。”雖然不知道什麼是小冰河期,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到清朝初年,小冰河期的威力逐漸降低,北方慢慢地風調雨順起來,這才有了後來的康乾盛世。明朝崇禎皇帝也是倒黴,沒能夠多支撐幾十年,但傅山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了這一點:“其二是……”
他滿是雨水的面上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興泰:“還請教先生。”
傅山淡淡道:“其二是,北方的人口已經死得差不多了,如果沒想錯,現在北方几省的人口大約只剩崇禎初年的三成。就算遇到大災荒,也不會有大多流民因為沒有生計四處流躥做亂。而且,因為人口銳減,就算要賑濟,也花不了多少錢。而且,因為人口不足,很多下縣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可以合併到其他縣去,這無形中也能減少一半以上的行政開支。況且,我揚州鎮還有海貿之利支撐。只需過得幾年,這道難關就熬過去了。”
“就因為人口死光了,所有……所以……依先生的意思,百姓死亡超過七成倒成了一件好事?”興泰有些接受不了,開始結巴。
“對啊,大大的好處。”傅山不屑地回答道:“腐儒們那一套仁義理論,某卻是不以為然的,某看問題只會看其中的實質。其實,大明朝的問題,就是人地矛盾和大量閒置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