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6章 人口理論,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口沒有出路的問題。就算沒有天災,就算崇禎年風調雨順,也不過是緩上一口氣。最多再過上幾十年,就算是好年景,這個國家也會迎來一場大動盪的。”

他騎著馬,一邊和興泰緩緩而行,一邊堪堪而談:“我這幾年沒事就讀書,在軍中,四書五經有沒有什麼用處,就一味讀史。讀得多了,倒有些心得。只可惜啊,這些心得卻不能同其他人講。你是建奴出身,建州人最講實在,也沒有那麼多理法約束,今日機會難得,倒是想和你探討探討。”

興泰:“後生何德何能,敢與先生討論學問。”

“聽聽也好,就算說錯了也沒有什麼打緊。”傅山繼續說道:“讀了這幾年的史書,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個王朝的末年其實都是人口的最頂峰,比如東漢的首都洛陽,當時城中就有十多萬人口,宋朝靖康年,首都開封更是有驚人的百萬人口。這是在城市,在農村,其實問題更嚴重。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土地大量兼併,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活路。因為土地是有限的,土地所能養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一旦超過了土地所能養活的人口的上限,就算出現巨大的動盪。無論是瘟疫戰爭還是饑荒。直到這場動盪將絕大多數人口消滅掉,消滅到土地能夠養活時,這場動盪才會停息。”

“而土地所能養活的人口上限,卻是可以計算出來的。比如,天下土地有多少畝,產量多少,夠多少人吃一年,都有定數。比如在南方,中等水田畝產米一石二斗。一石大概是一百斤,一口人一天吃一斤米,一年就是三石。一個三口之家,要想活下去,需要十畝地。在北方土地產量不高的地方,甚至需要二十畝。”

傅山越說越來勁:“結合官方所記錄的田畝數,就可以得出能夠養活多少人口。比如兩漢和南北朝,人口的上限是三千到四千萬之間。超過這個數字,就會有大饑荒。到三國時,因為戰爭減少到一千萬,這才有了三國歸晉的往事。”

“我大明朝在張居正實行一條鞭的時候釐清過田畝數,當然,這個數字也不準確。但大概算了一下,大約只能養活八千到九千萬人口。再多,就會有大麻煩了。”

“知道崇禎年的人口是多少嗎?”傅山故意問興泰。

興泰:“在下哪裡知道?”

傅山伸出兩根手指:“據我手頭所掌握的數字和推測,應該在兩億左右。實際上,隆慶萬曆年間官府的數字就已經過億了。”

“啊,這麼多?”興泰忍不住抽了一口冷氣,頭皮都麻了。他早在遼東的時候就知道明朝人多地廣,卻不想卻多成這樣。整個八旗才多少人,難怪入關之後,清軍因為人少,不得不大量武裝漢軍,以漢制漢。實在是人太少了,死一個少一個,如果凡戰都派建州軍,終有一天會耗光的。

傅山:“如今,突然多了一倍的人口,地裡已經養活不了那麼多人。最要命的是,這多出的人口都是青壯。都要成家立業,都不甘心餓肚皮,偏偏朝廷根本提供不了這麼多活路,甚至為了節約開支,還裁撤掉各地的驛路,致使大量驛卒成為盜賊,終於釀成大禍。”

“如今卻好了,經過十多年的戰亂,北方的人口十存二三,就算有天災,百姓也不至於吃不飽飯。”傅山突然難得地長嘆一聲:“這就是天道啊,天道無情,人為芻狗。人一多,活不下去時,老天爺就會先滅掉一半的人再說。”

這已經是剝開表象,赤裸裸地將真相亮給人看了,興泰心中的震撼難以言表。他抬頭看了看天空,看了看漫天如箭如矢一般射下來,直欲殺人的雨水,突然有一絲畏懼:“天道從來都是如此殘酷,不過還好,天道選擇了侯爺。”

“是的,穎川侯軍旗尚黑,黑是水德。為今之世,火德已衰,水德當興。這也是當初皇太極取國號為清的意思,不過,這水德之說,只怕要著落到寧鄉軍著落到穎川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