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0章 老鄭的計劃,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的,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沒有人比鄭芝龍更瞭解鄭成功。
實際上,鄭芝龍對於自己的幾個兒子基本都不怎麼在意,也沒有教養一說。他不過是一個海匪出身,所謂的親情一類的東西通通不在乎,他眼睛裡有的只有利益。
這也是明末幾個軍閥的通病,譬如劉澤清之於劉春。
或許,在真實的歷史上,只有如鄭芝龍劉澤清這種心狠手辣之輩才能在這亂世活下來,且活得滋潤。
正因為這樣,鄭家的親情非常淡薄。
在南明時期,清順治三年,鄭芝龍見局面不利,不打算支援南明隆武帝,遂與清朝洽商投降事宜,僅帶心腹從人北上降清,其子鄭成功勸止鄭芝龍未果,遂至孔廟哭廟焚儒服,對自己的父親說:“若父親一去不回,孩兒將來自當為父報仇。”後率部出海,繼續反清。同年,清軍攻克福建,擒隆武帝朱聿鍵,楊鳳苞稱“福京之亡,亡於鄭芝龍之通款”。
而投降清軍的鄭芝龍,卻遭到南征主帥貝勒博洛的背約,移送到京師。鄭芝龍被編入漢軍正紅旗,順治五年八月,以歸順封一等精奇尼哈番。順治十年五月,晉封同安侯。為安撫鄭成功,清朝對投降的鄭芝龍優待有加,芝龍數次奉令命鄭成功歸順,鄭成功均堅辭不受。
順治十二年,鄭芝龍被彈劾縱子叛國,乃削爵下獄,順治十四年,提督黃梧上疏,力主叛臣之家族應當逐出帝都,乃被命充軍盛京寧古塔,唯未果行。
順治十七年,福建巡撫佟國器截獲鄭芝龍與鄭成功私信,議政王大臣會議遂以通海罪名擬定將鄭氏斬監候,改為流徙寧古塔。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駕崩,十月,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矯詔令斬鄭芝龍與其親族於燕京柴市。就這樣,鄭芝龍揹負著漢奸的罵名不光彩地死了。
後人說起來鄭成功不顧老父死活反清一事,都回豎起大拇指,說聲:“國姓爺大義滅親,真忠臣也!”其實,主要是父子二人的感情實在有些淡薄。
否則,當初鄭芝龍叛逃去北京的時候,鄭成功也不會說出“若父親一去不回,孩兒將來自當為父報仇。”的話,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鄭成功是不會因為父子感情的束縛而投敵的。即便是將來在戰場上相逢,估計國姓爺也不會手下留情。
……
鄭森這孩子正因為有這樣的性格,鄭芝龍非常擔心。擔心他受了孫元的鼓惑,不顧一地返回保定,從新掌握鎮海軍。
讓鎮海軍成為揚州鎮的附庸,徹底淪落成這場北伐大戰的配角。如此一來,他孫太處倒是功成名就,好處得盡,自己這次費了這麼大勁,豈不是空歡喜一場。
對於北京,對於封王,鄭芝龍是渴望已久了。
任何敢於擋在他面前的石頭,都必須搬掉,即便是自己的兒子。
鄭鴻逵一呆:“怎麼拖住福松,要拖多久?”
鄭芝龍突然一陣焦躁:“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反正不能讓他回鎮海軍。必要的時候,你可以使用非常手段,把他給我扣了,關進監牢裡也成,只需不傷了他就是……恩,就算是傷了也無妨,也好給他一個教訓,這對他也是有好處的。”
“是,兄長。”鄭鴻逵神色更是黯然,他也知道經過這事,侄兒和兄長心中將橫著一個芥蒂,一輩子都消解不了。可他又能做什麼呢,結果是什麼也做不了。
“好了,老四你也不用這種神情,沒得喪氣,這可是一件決定我鄭家未來的大好事啊!”鄭芝龍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是,兄長教訓得是。”鄭鴻逵又問:“兄長此去保定做何打算?”
畢竟是一場空前國戰,兄長志氣甚大,要先入北京,贏得一個異姓王的封賞,想來肯定是不會同寧鄉秦軍和山東軍配合的。
如此一來,鎮海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