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9章 孝與順,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少年鄭成功一馬當先飛奔在官道上,馬蹄捲起片片雪泥濺在後面的侍衛身上。

侍衛們一個個都變成了泥人兒,髒得厲害。不但是他們,就連鄭成功也是滿頭滿臉都是泥垢,短短三日工夫,他沒日沒夜地趕路,嘴唇上已經生出了一層絨毛,頭髮也板結在一起,如同一張氈毯。

作為一個南方人,他還是低估了北地風雪的威力,手臉都被吹得皸裂了,粗糙得如同地裡的老農。

身上冷得已經失去了知覺,但內心中卻是一片心急火燎。

這一路往返需要六天,作為一軍軍主,鄭成功自然知道在大決戰即將來臨的時刻,這耽擱的六天對他究竟意味著什麼。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別說六天,就算是一天也有可能發生不可預測的事情。

秦教官說得好,所謂戰爭,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時間和空間之爭。敵我雙方的統帥都是掌握全域性的棋手,部隊就是棋子,戰場就是棋盤。

幾萬上十萬人的大會戰,雙方不可能將所有的人馬都拉出來,呼嘯一聲撲上去亂打。而是要一個要點一個要點的搶佔,一個據點一個據點地拔除。直到大家所佈置的棋子碰在一起再無迴旋餘地,直到有一方感覺自己已經搶佔了絕對的優勢,才會將手頭的主力放出來,一戰而定。這就是所謂的空間之爭。

敵我雙方大軍團決戰,也不可能只有一個戰場,一開戰,所有的關卡要點都要同時動作。有的時候,一個要點的爭奪撤退救援都關係著最後的勝負。你什麼時候爭奪,什麼時候放棄,什麼時候救援都要慎之又慎,如同圍棋中的劫材,這就是所謂的時間之爭。

冷戰爭發展到明朝末年,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已經高度專業化了。

當然,從前的九邊明朝爛得一塌糊塗有政治經濟上的原因。

但就寧鄉軍和克隆於寧鄉軍的鎮海軍而言,在這個時代卻也當得上這三個字,打起仗來非常有章法,也缺乏激情。

這情形有點像歷史上的三國,黃巾起義的時候,漢朝有戰鬥力的軍隊都在西涼。結果,國內的豪強地主武裝仗打得稀爛。何進招西涼軍進洛陽討伐十常侍的時候,董卓之所以打得山東群雄潰不成軍,也是因為“專業化”這三個字。

西涼軍的高度職業華算是給山東群雄如袁本初曹孟德等人上了深刻的一刻,很快各路軍閥部隊的仗打得就有點意思了。

比如曹操此人打仗大開大合,無論是勝仗還是敗仗都堪稱轟轟烈烈。打得順利的時候如官渡之戰,橫掃千軍,所向披靡;不順的時候,被宛城的張繡和長安的馬超打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但到三國中期,曹阿蠻用兵逐漸穩重起來。

與他一樣,劉備和孫權也開始走上專業化的道路。大家作戰的時候,並不像其兵之初,吶喊一聲,大夥兒併肩子上喲。而是計算著道路地理,計算錢糧,計算部隊裝備,計算國家財政能夠支撐多長時間多大規模的戰爭。

如此一來,戰爭就開始變得曠日持久,且容易打成不勝不敗的純粹的消耗戰。不像三國初期那樣激情四射,氣吞萬力如虎。

毫無趣味性是任何一種事物專業化之後的特點。

等到熱兵器時間,戰爭專業化之後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壕塹戰這種純粹的攪肉機似的怪胎。到這個時候,所謂的奇謀詭計,兵法韜略統統無用。你的兵多武器先進你的國家有錢,你最能夠忍受戰爭帶來的痛苦,你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寧鄉軍體系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體制,頗有古典軍國主義的風範。

至於建奴,則是另外一個極端,軍人高度職業化的奴隸制度。

這兩個體系的碰撞之下的戰爭,自然分外殘酷。

六天時間脫離軍團,在這種戰爭形態下簡直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