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七章 攻訐,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廣貪瀆,侍中韋晉走了出來:“何御史,就事論事,今兒議的是追諡,不是河務,更不是打仗,不懂就不要胡說。”
可何揆這愣頭青,絲毫不顧相爺的警告,竟然梗著脖子繼續說:“臣切切以為,金城縣公與河務是分不開的。”
“他的功勞主要就是在治河一途上,若是這個說不明白,誰知道他的功勞有多大?”
李道廣在擔任河督期間,把乾涸的田地作價發賣,或者租賃給兩岸百姓,所獲銀錢補充河道費用。
可何揆風聞,河道過去售賣的淤田,多數流入世家豪門之內,而且強迫兩岸百姓租種,佃帛收的甚高,兩岸百姓是怨聲載道,逃亡者甚多。
聖人治河本是善政,志在造福兩岸百姓,聖人在位三十年,一座別宮都沒修過,內府每年還要拿出三成的收益補貼河務。
但讓李道廣這麼搞,聖人花費的心思,朝廷花費的錢糧,不僅成了禍害百姓弊政,更是成全了某些紅口白牙,魚肉百姓的世家的生財之道。
恆山王李適之,性子沉靜滿朝皆知,可聽了他這話,厲聲喝了起來:“何揆,你狂妄!”
在官場混了半輩子,李適之再傻也知道這是有人故意指使的,可能是看李道廣不在了,有人盯上了這筆錢,想著把河務之政停了。
也有可能是政敵作祟,不願放過死人,更有可能是想著標新立異,掀起政潮。於公於私,於情於理,他都沒有坐視不管的道理。
“聖人說了,今日是議金城縣公的追諡,沒有問你失儀之罪,已然是陛下豁達,韋相又好心的為了你打馬虎眼。”
“可你是真不知道好歹?竟然三番兩次攻訐國家功臣,拿你的無知彈劾一位勤勤懇懇三十年的老河務,你的良心何在?”
“更何況,那些田,跟你說的,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李適之在河道幹了三十年,半輩子搭進去了,自認為比任何人都有資格說。
更何況,李道廣又是他的良師益友,在議他追諡之時,被一個小小的御史這般攀誣,李適之怎能不怒!
泥人尚且有三分脾氣,更何況是被其莽撞打斷的一位郡王了。
不給他點顏色看看,李都督的在天之靈如何瞑目,他這個宗王的臉面往哪擺,河務兩千多名官員三十年的櫛風沐雨又該怎麼算?
而何揆卻發揚了御史不怕死,不怕得罪人的本色,梗著脖子回道:“請殿下指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