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節,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易中天,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中一州還是荊州),被時人評價為英明神武似曹操,忠誠勤勞如孔明。這是何等豪雄的風雲人物!

難怪陶淵明要稱督郵為“鄉里小人”。

也難怪他“不堪吏職”,要辭官而去。

沒錯,他彎不下那高貴的腰。

可惜到了淵明這一代,陶家已經敗落,變成了破落貴族或破落士族。但,血性、精神和性格,卻似乎是可以隔代遺傳的。因此陶淵明的內心深處,有著一般人不易覺察的高傲和高貴。只不過,這種內在力量在陶侃那裡表現為英雄氣,在淵明這裡則看起來像是平常心。

然而最不平常的,恰恰就在看似平常之中。辭去彭澤縣令職務的第二年重陽節,已無酒喝的陶淵明坐在宅邊菊花叢中,滿手把菊,寫下了這一千古名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也許,這就是陶淵明的真實形象。在這裡,“見”是不能錯為“望”的。望,就刻意了,也不悠然。只有不經意間看見了南山,平淡之中才蘊含著絢爛至極。

也只有如此,才是魏晉風度。

名士皇帝司馬昱 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時,簡文帝已去世二十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位死後被尊為太宗的東晉皇帝,其實比陶淵明更像隱士,也更像名士。

沒錯,他才真是“大隱隱於朝”。

簡文帝司馬昱的身世,前面已經說過。他是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的小兒子,差點被司馬睿立為繼承人。只是由於王導等人的堅持,長子司馬紹才成為第二任皇帝。

其實晉明帝司馬紹並不簡單。某次,有人從長安來見晉元帝司馬睿,只有幾歲的他正好坐在父王腿上。晉元帝便問兒子:長安和太陽,哪個遠,哪個近?

司馬紹回答:長安近。因為長安來人了,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裡來。

晉元帝很得意,第二天在宴會上又故意問了一遍。

司馬紹卻說:太陽近。

晉元帝大吃一驚,問他為什麼改口。

司馬紹說:舉目即見太陽,不見長安。

這件事當時就傳遍了天下,因為司馬紹的回答和改口都很精彩。實際上晉元帝第一次問他之前,就已經把洛陽和長安淪陷的事情講了一遍,還潸然淚下。司馬紹為了安慰父親,才故意說長安近。但是第二天面對群臣,他就必須說只見太陽不見長安。這才是領袖說的話,儘管當時他還是小孩子,他父親也還只是琅邪王或晉王。

所以,此事如果屬實,司馬紹是有政治天賦的。

簡文帝司馬昱的政治才能卻相當一般,政績更是乏善可陳。他以會稽王的身份執掌朝政時,制衡野心家桓溫的辦法竟然是起用清談家殷浩,讓殷浩去北伐。只會談玄學的殷浩哪裡是北方蠻族的對手?也只能一敗再敗。

結果是殷浩被廢為庶人,內外大權盡歸桓溫之手。可惜桓溫並不領情,因為他收復中原的計劃被耽誤了。殷浩更是怨氣沖天,說哪有把人送上高樓又撤走梯子的!於是成天在空中反反覆覆寫四個字:咄咄怪事!

殷浩是不是說過那些話,歷史上有爭議。但司馬昱被桓溫推上皇位後,那皇帝當得可憐兮兮,則恐怕是不爭的事實。就連火星出現在太微,他都惶惶不安。因為前任皇帝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桓溫廢掉時,星象就是這樣。

於是司馬昱把中書郎郗超(郗,舊讀如痴,今讀如希)拉進偏殿問:天命的長短原本就無法估計,只不過會不會又有以前那樣的事情發生呢?

這當然是個問題,但為什麼要問郗超?

因為郗超是東晉重臣郗鑑的孫子、郗愔(讀如音)的兒子,更是桓溫言聽計從的謀臣。讓自己的老爸交出兵權退居二線,把皇帝換成司馬昱,都是郗超的主意。所以謝安和王坦之對郗超,都得小心翼翼地讓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王爺有了讀心術不顧一切換王妃

大長腿

快穿,惡毒炮灰太笨了怎麼辦

自在眠

大災年,搬空仇人庫房,去逃荒

一棵植物

驚!八十年代考古惹來心上歡

金豬曉曉

甜文結局之後(H)

青燈

殭屍抓鬼日常

路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