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節,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易中天,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據陶淵明自己說,這位只在任上待了八十多天的縣令,原本是想等到一年後再走的。但他的妹妹突然去世,只好辭職奔喪,時間是在義熙元年(公元405年)的十一月。高粱也好粳稻也罷,恐怕還沒種下去呢!

於是就連陶淵明為什麼要突然辭職,是因為督郵還是因為妹妹,都成了無頭案。三頃公田六分之五種高粱,六分之一種粳稻,也只是說說而已。

但辭官以後的陶淵明,心情似乎特別舒暢。他這樣描述自己的迴歸:小船一搖一擺緩緩行駛在江上,江風吹拂著身上的衣裳。遇到岸邊的行人,便詢問前面的路程還有多遠,只覺得晨曦出現得太晚太晚。

歸心似箭啊!

到家以後更是欣喜。僕人和孩子在門前迎候,自己則看見家門便一路狂奔。庭院裡的小路已經荒蕪,所幸松樹和菊花還在,更讓人高興的是窖中有酒盈樽。那就坐在南窗下自斟自飲吧!你看那山谷中飄出的雲可有心機?那紛紛回巢的鳥兒也不過是累了而已。

一切都那麼自然,回家的感覺真好!

決心永不做官的陶淵明開始了自己的田園生活。實際上他在擔任彭澤縣令之前就已經參加農業勞動,此番不過重操舊業。然而陶彭澤的技術水平似乎不敢恭維,因為“種豆南山下”的結果,竟然是“草盛豆苗稀”。

好在陶淵明的躬耕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謀心。一個有著僮僕的家庭,大約也不會指望男主人在農業生產方面的貢獻。所以他可以在自家院子裡閒庭漫步,他筆下的田園生活則雖然艱苦,卻充滿詩意: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清晨,雞鳴狗吠之中,遠處的人家若隱若現,自己的村落炊煙裊裊,這是農村最尋常不過的景象,在陶淵明的眼裡卻是那樣的清新、恬靜、怡然自得。

當然,他眼中的田野也十分迷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疇(讀如籌)就是田地。平曠的田野上吹著遠來的清風,茁壯成長的禾苗欣欣向榮,這是怎樣地讓人陶醉!

如此詩句當然是不朽的,陶淵明也因此而獲得了“田園詩人”的桂冠,甚至被視為真隱士的典型。因為他不像某些號稱隱士的人,隱居的目的是抬高身價。陶淵明可是再也不曾出山的,交往的物件也只有農夫: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好一個“但道桑麻長”!他關心的竟只有收成。

這就連農夫都看不下去。據說某天早上,有位農民拎著一壺酒來看望陶淵明。這位好心腸的農夫誠懇地對那田園詩人說:我們這種地方不該是先生您屈就的。現在舉世都在同流合汙,先生又為什麼不可以隨波逐流呢?

陶淵明謝絕了農夫的好意。他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還是一起喝了這杯酒吧!我不會改變主意的。

後來,陶淵明把這件事寫進了詩中: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詩是好詩,事可存疑,也不必較真。但,一大早聽見有人敲門,連衣服都來不及穿好就去迎接,這種心情和心理是真實的。顯然,陶淵明渴望與人交往。他也許躲避官場躲避政治,卻並不躲避社會。

其實就連對政治,也未必毫不關心。據說,陶淵明寫詩作文標註日期,絕不使用劉宋的年號。也就是說,他並不承認劉裕的宋是合法政權,他的心目中只有晉。

那麼,他又為什麼不做晉官?

官位太小。

田園詩人真隱士,會嫌官小?

會的,因為陶家祖上極為顯赫。曾祖父陶侃,官居大將軍,位進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兼任兩州刺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王爺有了讀心術不顧一切換王妃

大長腿

快穿,惡毒炮灰太笨了怎麼辦

自在眠

大災年,搬空仇人庫房,去逃荒

一棵植物

驚!八十年代考古惹來心上歡

金豬曉曉

甜文結局之後(H)

青燈

殭屍抓鬼日常

路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