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節,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易中天,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稱為琴棋書畫,從分類學的角度看是很怪異的。但如果清談也能變成遊戲,圍棋又為什麼不能變成藝術?實際上在魏晉,圍棋就是“無言的清談”,叫“手談”;也是“坐著的隱居”,叫“坐隱”。手談睿智,坐隱清高。這豈止是藝術,簡直就是哲學。
當然,也是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
書法和繪畫亦然。
如果說圍棋是從遊戲變成了哲學,那麼,書法就是從實用變成了藝術。二者之間的區別,就在那字寫出來是為了傳遞資訊,還是僅僅為了好看。這就正如繪畫作品是不是藝術,不能看功能,只能看審美。審美是有個性的。沒有個性,就只有畫工和畫匠,沒有畫家。
這當然有一個漫長和漸進的過程。就連琴棋書畫並稱為四藝,也要到唐。但魏晉無疑是重大轉折期。以顧愷之和王羲之為代表,不同於前人的觀念開始產生,作為純粹藝術的繪畫和書法已是嶄露頭角或呼之欲出。
毫無疑問,這首先得益於唯美的風尚。或者說,這種轉變本身就是唯美風尚的組成部分。但書法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卻很可能與玄學有關。因為只有經過哲學訓練的頭腦,才有可能從一撇一捺的線條組合中看出真意來。那樣一種審美眼光,是要稱之為“玄心妙鑑”的。
甚至就連琴棋書畫在魏晉的大行其道,也許都要拜玄學所賜。至少,音樂、圍棋和書法的共同特點,就是素雅和抽象。因此,它們與“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以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老莊思想是相通的,與玄言和清談的風尚也是合拍的。
看來,玄學藝術化的同時,藝術也在玄學化。
自然美的發現,同樣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