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冊封使的季節(三),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一早,羽地御殿的書齋中。吳象賢黑著眼圈,合上《格物小識》,重重的長嘆一聲。接著取出之前留學薩摩時頗費心血寫的一篇文章,拿到手中看了又看:
“大日本人王五十六代,清和天皇之孫、六孫王八世孫為朝公,為鎮西將軍之日,掛千鈞強弩於扶桑……後逢保元之亂,而客於豆州有年。當斯時,舟隨潮流始至此,因以更流虯曰琉球也。國人從之,如草加風。於茲,為朝公通一女,生一男子名尊敦……其為人也,才德豪傑……是以國人尊之浦添安司也。此時,天孫氏世衰政廢,為逆臣所弒矣。尊敦起義兵討逆臣,代之為中山王……”
吳象賢不由得又嘆了一口氣,接著把一沓紙張撕得粉碎。接著拿出幾張新紙,寫道:“大宋皇帝十八代皇帝,時遇崖山之難,宰相陸秀夫負之投海,幸隨潮流始至此,因以更流虯曰琉球也。國人從之,如草加風。其為人也,才德豪傑……是以國人尊之浦添安司也。此時,天孫氏世衰政廢,為逆臣所弒矣。浦添安司討逆賊,代之為中山王……”
正當吳象賢一大早奮筆疾書的時候,趙彥昊便安排徐良帶著一眾水手回船上卸貨,交由琉球的評價司進行發賣。而紫金大夫蔡堅和中議大夫程秉憲二人也帶著若干差役抬著涼轎在天使館門口等候,按照以往的冊封使的慣例前往天妃宮上香。
趙彥昊雖然對給媽祖娘娘上香這件事興趣不是很大,但是畢竟是打著“冊封使”的旗號,加上想到那霸港附近四處轉一轉,也就同意了,坐上涼轎朝天妃宮進發。
天使館前的街道大都是沙地,因此即便是陰雨天也不會太過泥濘。街道的兩側則是低矮的木製房子,不少琉球人都聚在街道的兩側,好奇的向這邊張望。琉球的平民看起來身高比較矮小,不過面板稍稍比臨高的歸化民們稍微白皙一些。平民男子大多穿著白色或者黑色的芭蕉布、葛布衾衣,形制上有些類似和服,而衣服上沒有繫帶,向右斜梳著髮髻;琉球的平民男性很少有人戴帽,多數僅僅是頭戴木製或者玳瑁的髮簪,少數看起來像是漁民的琉球人則戴著斗笠,有的打著赤腳,有的則穿著木屐。平民女子的服飾和男子有些相似,不過衣襟和袖子稍微長一些,有些像道袍,也梳著髮髻,出門在外用白色的帷幔遮住臉頰,偷偷地往趙彥昊一行人這邊張望。
趙彥昊早就聽說過琉球有“小中華”之稱,但是沿途看來,琉球百姓在文化、習俗和語言上其實受日本的影響更大一些。並沒有顯示出太多的中國文化的影響。
實際上,琉球的“漢化”是從清代才開始的,其目的正是為了藉助中國的影響來牽制薩摩和日本。
1673年,被稱之為“琉球三偉人”之一的羽地按司朝秀實實行了改革,全面學習中國禮法,遵循中國朝廷的禮儀,更定官制,任用華人充當各級官員,參照中國建立本國的社會制度和典章制度,在教育、宗族家譜、婚喪嫁娶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學習中華文化。這才有了琉球小中華之稱。
趙彥昊來到的這個時候,這樣深層次的社會變化還沒有發生。
趙彥昊看到婦女的手背上貌似有什麼深色的圖案,就問道:“我看到本島女子手背上好像有什麼東西?”
“首長,那是刺青。琉球女子以手上刺青為美,自幼起便在手上刺青,多是花草鳥獸圖案,也有刺圓形之類的圖案的。”鄭玶連忙回答道。
“哦,”趙彥昊點點頭,心想看見這雙手,可能就會讓眾多對琉球少女產生過綺唸的元老們夢想破滅。“糾正惡習要從娃娃抓起啊!”他痛心疾首地想到。
一行人沿著街道向前走了一段距離,便看到了一處顯然是剛剛翻新過的廟宇,廟門口有一大塊空地,空地前是個數十畝的大池子,鄭玶說這叫做“方沼池”,迂迴曲折,不過池水似乎並不深,有些琉球人直接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