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章 貶大儒去外夷,行外儒內實之策!,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被貶謫到國內哪塊窮鄉僻壤去,肯定能聲名遠揚,使不少士林中人對他更為欽佩,也算是進一步讓士林中人看到他的風骨,乃至或許能像王陽明一樣,在某個偏僻的山洞因為治學有方,而留下一段佳話。

但現在朝廷卻要派他去外夷傳播儒學!

這無疑意味著,他就會看不見國內士子對他不畏強權、恪守禮教的敬仰之心。

相當於他現在白刷了這一波名望。

再加上一想到就要離開故土,甚至會客死於外夷,劉宗周就更加不能接受。

事實上,大明的儒士的確沒有走出去傳播自己學問的原始動力,而不像西方的傳教士一樣,為了傳播自己的上帝,拼了命地也要往全球去傳播。

這或許是跟儒家本就是適應農耕文明的學問,甚至因為是源自於奴隸社會時期及周朝的學問,所以,他們本就對走出去不感興趣,更在意的是如何去說服統治者用他這一套去管理奴隸,而走出去是要對外擴張,對外掠奪,他們更感興趣聯合統治者對內壓榨,對內掠奪。

故而,儒士們或許天然沒有走出去的動力,而更在乎在自己國土內向帝王貴族們說教,然後爭取把自己賣個好價錢。

畢竟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是這個時代的人一直以來學文練武的初衷。

而不是出去開發新財富的初衷。

所以,劉宗周現在也就接受不了朝廷派他去倭國傳播儒學的任務。

但張貴現在就想讓朝廷這樣做,讓劉宗周這樣的儒士去禍害外夷,讓那些外夷貴族利用儒學去馴化他們的子民,然後讓他們的子民在儒學影響下變成溫馴的牛馬,勤奮還從不抱怨,最多隻是忍無可忍的時候來場大爆發,但可以接著輪迴。

當然,張貴知道可能因為地理環境的影響,儒學傳播不一定成功。

但張貴想借此機會試試,讓大明利用國家的力量強行輸送儒士出去,把外夷百姓變成最好統治的百姓,實行外儒內實的全球戰略。

即對外崇儒,兜售為政以德的理念;對內則崇尚實務之學,講究實事求是。

“陛下有旨,不準,聖人之學需要傳揚,這是利在千秋的大功業,乃大德也!劉副使,記住了嗎?”

宣旨的內宦走回來後,就向劉宗周回了話,且詢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