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貶大儒去外夷,行外儒內實之策!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章 貶大儒去外夷,行外儒內實之策!,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啟笑著說了一句,便問著張貴和韓爌等人:“你們說說,怎麼處置這個老貨!”
“他不怕死,殺他,對他來說是一種成全,而且是死於君王之手,對他而言,簡直就是封侯一樣的恩賜!不如貶。”
張貴這時候說道。
天啟呵呵一笑道:“那他更不怕了。”
魏忠賢笑著道:“不如閹了,讓奴婢來調-教他!”
天啟擺手:“朕可不希望內廷在他影響下,全變成王安一樣的人。”
張貴則繼續說道:“陛下,臣的意思,不是貶他去本朝的一些偏遠之地,而是貶他去外夷。”
說著,張貴又道:“臣現在算是明白了,這次朝鮮使臣金獻直能這麼配合地表示願意歸還鹹州,就在於朝鮮受儒學教化的比較好,以致於成了知禮之國!使得金獻直也不汲汲於自己得失。但不是所有外邦皆如朝鮮這般受儒學教化的好,比如倭國,還差些聖賢教化,以致於常襲擾我海疆,明顯是未徹底開化之故,故而臣認為當貶劉宗周去倭國做個儒學使,傳播儒學,讓倭國成為第二個朝鮮。這樣將來也利於海疆百姓免受倭患之擾。”
天啟點首。
而張貴又道:“另外,只可讓劉宗周任儒學副使,還得再派一名儒學正使,監督著他,以免他擅自主張,做出大逆不道的事來。這也是為他好。也避免給大明產生麻煩。而只讓他在倭國,滅倭人之志氣,削倭人之銳氣,造倭人之呆氣。”
天啟道:“這個辦法不錯。這些儒臣,一個個都是又臭又硬的,朕最討厭了,殺又惹一身腥臭,不殺又煩得很。把他們貶到看不見的地方也好,也算是讓他們給大明做點實際的貢獻。若真能讓外夷變成又呆又迂的書生,無疑是大好事。”
說著,天啟就又道:“這個劉宗周便讓他以正八品太常寺博士銜,差遣去倭國任儒學副使,只可負責傳播儒學事,而不得代管其他事,且需聽儒學正使命行事,誰為儒學正使,你們推薦一下。”
張貴早已想到了人選,也就薦舉道:“陛下,臣薦舉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許都去。許都雖是武臣,但是生員出身,學問紮實,更重要的是,他善於在外番與外夷勢力中培養我們的細作。臣認為我們將來會需要很多像金獻直這樣的友好人士。因為工業司的棉布與絲綢需要在海外有更大的市場,得讓倭國這些海外番國國內沒有自己的織造作坊,還有火器作坊,乃至馬車作坊以及其他作坊。”
天啟聽後道:“那就許都吧,讓他以太常寺丞銜,去倭國儒學正使。”
“遵旨!”
沒多久,劉宗周就收到了自己貶去倭國以太常寺博士官任儒學副使的旨意,而貶他的理由則寫的是不守朝綱,濫用登聞之權,因為登聞鼓本來就是給民眾上陳冤情用的,而不是拿來彈劾閣臣們用的。
“什麼,讓吾去倭國傳播儒學?還是個副的?!”
劉宗周聽後苦笑了一下,失望地道:“不是杖斃或梟首嗎?”
劉宗周問著就朝宣旨的內宦咆孝起來:“為什麼不治吾死罪!讓吾殉道而亡!參劾權貴而死?!”
這內宦沒有理他,也有些不理解,宣完旨意後就離開了。
“慢著!”
但劉宗周卻喊住了他,道:“即便陛下不給吾一個忠烈而死的機會。但請公公帶個話給陛下,可否不要讓臣去異國他鄉?臣寧流放三千里,受瘴氣而死,也不想將來屍骨在他國!”
劉宗周說著就長揖一拜,第一次對內宦卑微地哀求起來:“有勞公公了。”
“等著吧。”
劉宗周是真不想去什麼倭國傳播儒學。
因為他在國內怎麼也算是在士林極為有名的大儒,被尊稱蕺山先生。
所以,他無論是被治死罪,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