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章 江山百景圖,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事啊!”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若這《江山百景圖》真如袁觀所言的一般,是一本“勸戒”類的書籍,那它的作用將是巨大的。
嘆了口氣,袁觀點了點頭,感慨道:“是好事,可也不是什麼好事。至正年間,天下大亂。......”
歷代王朝的末期,都免不了戰亂、瘟疫,餓殍滿地,骸骨積於道路之側,令人不寒而慄。一些外出遊歷,積攢見聞的四明學派供奉,心裡發生了變化。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充斥著他們的腦海。道家以為: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
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就像萬物的枯榮,天地的運轉,誰也沒有辦法將其破壞,最終還是要選擇不加以干預的“無為”的態度。
可作為輔左王朝的儒家,作為國朝治理的教派,他們覺得這都是儒術有所欠缺的緣故。所以,便開始瀏覽百家書籍,尋找解決辦法,跳出王朝末端的怪圈。
草草的收了一些學子後,便趕回了四明山,一邊教授新學子,一邊著手修改《江山百景圖》。整整三年,三年他們都沒出過-靜苑。
突然有一天,供奉孔理的弟子-王琰,突然找到剛剛接手四明學派的袁觀,喜極而涕的言道,《江山百景圖》終於修訂完成了。
袁觀自然是高興的,他的老師臨終之前,一直惦記這本書,如今修訂了,便可到墳前告慰老師的英靈了,便急不可耐的帶著王琰去檢視。
可進了靜苑,他就發現了異樣,這些供奉,好像變了個人一樣,一個個都變的有些呆。他以為,是整天埋頭書桉,少於接觸外事的緣故。
但看過《江山百景圖》之後,卻驚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哪裡是治世之典,勸人借鑑之書,分明就是控制人心之術。
而且,為了控制人心,還把臭名昭著的《羅織經》加了進去,甚至昇華了。一本儒家著作,變成了一部妖典,袁觀怎麼不痛心疾首。
“老夫是四明學派的山長,兼管一門之事,當然不能坐視妖典問世。所以,便下令靜苑封了起來,並挨個與他們談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