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三章 爭議!,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教他們讀書時,就是一個死記硬背,人都教成傻子了,讓他們出來選吏,還不是照著書呆子選!
西閣-楊靖舉笏出班,躬身言道:“皇上,臣有二人可薦!”
洪武初年,先帝命禮部尚書陶凱等廣採漢唐至宋藩王善惡可為鑑戒的事蹟,進行編輯,未成。復召文原吉、王饌等編撰。書成,賜名《宗藩昭鑑錄》,並頒賜諸王,作為教育、訓戒讀物。
文原吉、王饌二人,雖然年老致仕,但卻是精通典籍,歷代興衰更迭的大儒。由他們為國家主持掄才大典,定能收的一個滿堂春。
“臣鐵鉉附議!”
“臣陳迪附議!”
“臣也附議!”......文原吉、王饌的本事擺在那呢,他們的修訂的書籍,能被先帝欽定成為皇族用書,還能挑不了幾個進士?
好是好,但這考棚一日不散,他們就的熬著,兩老頭都七十多歲的人啦,還能熬的起嗎?
可文官都都贊成,而藍玉等武將又是鴨子聽雷,朱雄英也只能讓鐵鉉親自過府探望,問問兩位老愛卿,身子骨還行不行。
至於,科舉所需的其他事項,由禮部酌情準備。除此之外,還需將唐、宋兩朝的科舉整合遞上來。等朱雄英見過三位老臣,確定好主考後,再行廷議。
“仲璟和榮國公留下,其他的愛卿都回署衙辦差去吧!”
留下劉璟和梅殷,朱雄英當然有他自己的考慮,要是這三個老臣不行,就得讓二臣頂上。這屆的恩科,是永誠朝的第一科,是他的臉面,無論何如都不能出錯的。
聽到皇帝有意讓自己主導恩科,梅殷趕緊擺手,說什麼也不幹。歷朝歷代,外戚專政的例子可不少,梅殷當了新進士的坐師,就是成了他們的依靠。
天長日久,難免官官相護,有礙吏治,形成派系。梅殷受先帝、仁宗厚恩,這樣的事,他必須得避嫌。
“行了行了,榮國公,朕是說不過你!”,話間,朱雄英又看向劉璟,這青田劉家不是皇親國戚,他總不會推辭吧!
可劉璟一樣搖頭,還一本正經的跟朱雄英說,東西兩閣的閣老,都是國家重臣,權勢堪比宰相,若是出任主考,難免結黨。
所以,他建議皇帝,定下永例,入閣者,不復主持掄才之典。皇上還是把希望,寄託在那三位老臣身上,更為穩妥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