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三章 爭議!,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家掄才是大事,光朝廷重視不行,各布政司也要認真貫徹。要為所有學子解決後顧之憂,安心參考,沿途的官驛,必須解決他們的衣食住行。

保障學子們吃穿這不是問題,洪武初年,朝廷對入京的學子,也實行了這樣的政策。現在無非是擴充套件到全國,給各布政司發一書行文即可。

而正副主考,又必是德、才具備的大儒,比如洪武元年的主考-宋廉。朱雄英也希望諸臣,能不避親疏,為國家舉薦大才。

戶部尚書-王純卅最先出班進言:“皇上,臣有一人舉薦。”

王純卅可是朱元章親自挑出來的鐵公雞,這是個一文錢掰成兩瓣花主兒,朝中有名的“王扒皮”,比地主老財都摳門。

朱雄英還真好奇,是什麼人,能入他王扒皮的法眼。呵呵一笑,隨即言道:“王卿,儘管道來,朕洗耳恭聽!”

“皇上,臣舉薦之人,名曰:杜景賢。”

說起這個杜景賢,那可是個人物。洪武四年,經過院試、鄉試、會試層層篩選後,進入殿試,中及第進士。

又進入朝考任職,蒙先帝欽點為文淵閣大學士,升授兩京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

他任監察御史長達二十多年,剛正不阿,秉公辦事,為人清廉。官箴、學問也都是一等一的好。

洪武二十五年,杜景賢為母丁憂辭官,回鄉後,在老家鄰水開辦學堂,教學不輟,寒門子弟紛紛前來求學,修建糧倉,賑災濟民,當地百姓皆稱其為杜夫子。

“杜景賢?”,朝廷的官太多了,而且仁宗在時,他又長年駐紮在西北,真是沒什麼印象。

見皇帝面露疑惑,劉璟出班補了一句:“杜景賢致仕之前,曾受仁宗之命,為荊王受過課。”

哎,就因為劉璟這話,嗆著王純卅的肺管子了:“劉閣老,陛下說為國舉賢,您這話是什麼意思!”

“為荊王授過課怎麼了,難道這是什麼罪過?聖人所說的,有教無類,您忘了?”

王純卅就看不上劉璟一副防賊的架勢,天命以定,荊王不過是一介藩王且遠在長沙,能對天子有什麼威脅?

而且,仁宗在時,曾請過很多人為荊王講課,難道說這些人都不能用?還是說,荊王是國賊,但凡跟他有過交往的都是一黨,應該法辦!

介紹杜景賢的方式多了,非得跟皇上這麼說,劉璟這位新閣老,是想挑撥天家的兄弟情分嗎?

訕訕一笑,劉璟澹澹的回了一句:“王尚書,本官就是這麼一說,沒什麼惡意!”

“而且,本官說的也是實話,萬萬不敢挑撥天家的和睦。”,劉璟這一陰陽怪氣,才讓王純卅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眼見局面僵持,甚至有可能吵起來,朱雄英澹澹一笑,不得不打個圓場:“好了好了,兩位愛卿,都是為了朝廷,鬧什麼意氣嘛!”

朱雄英當然知道劉璟是隨口一說,他登基這半年來,朱允炆的那些人,早就靠邊站了,像黃子澄那般能在翰林院,抄抄書,就算是享福的好差事了。

杜景賢要真是朱允炆的支持者,怎麼會守孝辭官呢!這個王純卅肯定以為,一些仁宗的舊部被黜落,都是劉璟這個當朝“小諸葛”的良謀,是他躥騰朕乾的。

行啊,為君父諱,是人臣的本分,劉璟吃點虧就吃點吧!

“行,算杜景賢一個人選,召他進京,朕親自向景賢公請教儒學經典。”

“來,說說,還有甚人選!”

往下,臣工們舉薦的都是舊東宮的屬員,這些人都曾為仁宗授過課,負責每日經延日講,例如梁貞、王儀、秦庸、盧德明、張昌等。

可朱雄英對這些人都不怎麼滿意,想當年在文華殿時,這些先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