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二章 常升的友情,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洪武元年,常遇春在軍中暴斃,先帝下旨將軍權移交給藍玉,繼續北伐;命武定侯郭英,率部扶柩回京。當時,常升、徐司馬、老百戶-劉奉義都隨軍扶靈而還。

先帝厚恩,追諡常遇春為開平王,著重辦理喪儀,並命德高望重的老臣-朱升,操持喪儀的具體事務。常家自然滿門感激,且先帝也命常升,時常到府向老先生請教學問。

常升是個武將,請教學問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哪裡能安下心來做學問。先帝的意思是讓他常到朱府走動一下,贏得老爺子的好感,將來好迎娶朱家長子-朱異之女-朱蓉。

年輕人嘛!面子薄,常升便拉著劉奉義一同去朱府,聆聽老先生-朱升教誨的同時,也常常與朱蓉一同出遊,填詞作賦,打發時間。

說到舞文弄墨,常升當然比不得劉奉義,所以處處讓其在朱蓉面前壓一頭。但這也不奇怪,他爹劉珩生前就是常遇春的參軍,是軍中有名才子,要不是死的早,也定會名列開國勳臣。

兩人都對朱蓉有好感,但又礙於兄弟情面,誰都不願意把這層窗戶紙捅破。一直到,先帝過問常升的婚事,向朱家提親,朱家卻出現了一件足以改變三人命運的事。

朱蓉有了身孕,而始作俑者就是劉奉義。朱蓉之父朱異,本就身子孱弱,驚聞此事,一時鬱結,吐血不止而亡。朱家之女不貞,氣死生父,弄的朝野議論紛紛。

已經七十一歲的朱升,教書育人一輩子,自感無顏面對同僚,以年邁和“祭掃祖塋”為由告老還鄉,辭官隱居。先帝感念他的功績,意欲重封,但朱升執意退隱,也就不好強迫。

可朱升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退隱時並未回老家休寧,也沒有去原隱居地歙縣,而是攜帶著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東海轉至西溪,並在南龍翌年離世。

私通可是大罪,劉奉義是軍中的將領也不行,更不要說他還氣死了朱異。是以,皇帝下旨褫奪其參軍職務,打入死牢。

“從情理上說,臣與朱蓉並沒有訂下親事,人家看上誰,臣也沒有理由干預。”

“臣又與劉奉義是生死患難的兄弟,誰也算不清,到底救對方的性命多少次了。”

“可臣又是個俗人,過不了心裡那道坎兒,也就只能是君子交惡,不以惡言相加了。”

無論國法、軍法,劉奉義都是死,計較太多也沒用。可在其二叔朱同府上養胎的朱蓉卻派人送來了一封信。

信中的內容,詳述了三人之間的友情,解釋其與劉奉義之事的原委,並向常升致歉。.......

抹不開情面的常升,只能去求先帝,請先帝看在其父劉珩,寧死不降胡虜,劉奉義多年也履立戰功的份上,免其一死,削去官職,改為充軍邊塞。

可就在聖旨下達翌日,朱蓉難產而死,只留下了劉晃,養在朱同府上。朱蓉臨終前留下過話:她欠常升的,下輩子結草銜環報答。

送劉奉義時候,他抱著孩子哭的是肝腸寸斷,常升跟他從小一起長大,從來就沒見過他這麼傷心。

就是因為劉、朱二人,一流放一死,讓常升心裡繫了疙瘩。先帝也好,藍玉、常茂也罷,甭管是誰,給他張羅親事,他都找藉口推了。一直過了很多年,常升才走出來。

可就是這一次,劉奉義徹底廢了,在邊地服役時候,就只是借酒消愁,跟攤爛泥一樣。就他那點餉銀,要是沒有常升在暗中照拂,別說喝酒了,他早死於軍法了。

洪武十六年,禮部右侍郎朱同辭官致仕,並於同年病逝,臨終將劉晃託付給忘年交-常升。而劉晃呢,是常升看著長大的,又是故人之子,自然多加照拂。

“這些年來,臣一直悉心的調教劉晃,將自己畢生所學,盡數都傳給了他。”

“就是希望他能吸取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