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二章 新朝新氣象!,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甚至高達七八十種,有服兵役的軍戶,一般百姓的民戶,各類匠戶,煮鹽的灶戶等,......。還有一此作為賤民的丐戶、樂戶等。
大明按照職業來編訂戶籍,一是為了保證王朝的稅收,二為了財各類人等實行有效管控,最終維持王朝的統治秩序。這些戶籍是世代相承的,父輩死了後代就得補上。且因戶籍制度的死板,每年都有大量人逃亡,或被追逃。
“搞那麼多種戶籍有什麼用?朝廷以前搞清戶,有多少百姓鋃鐺入獄?”
“百姓為什麼要逃,就是因為戶籍制度有問題!”
而更正戶籍制度,司法、稅制、兵役、勞役等都要跟著變。如何能在最短時間,修正這些制度,又不至滋擾百姓,這就成了關鍵要解決的問題。
西閣署理內政,便由西閣挑頭,戶部、吏部詳加斟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桉來,朱雄英批閱後,再發各承宣布政使司辦理。
另外,還有重農桑,興學校,考察官吏,賑罹災貧民,蠲免賦稅等......。
“諸卿,你們要記住,朕不僅要赫赫的武功,更要燦爛的文治。”
“仁宗一生追求的無非是河清海晏,朕身為人子,也是自當遵從。”
推行文治的同時,也要招攬更多的賢良為國效力。新朝初立與民更始,更應施恩於天下,朱雄英打算開一屆恩科,收攬天下士子之心。
開恩科,這可是好事。歷來新帝登基,開科取士都是施恩讀書人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帝王求治之心的一種表現。
從前,皇帝在南宮時,重視將領,多過文臣,臣工們一直擔心,陛下重武輕文,大明難免偏頗,使得國家文治不暢。
殿中的文臣們,也都積極響應,吏部尚書-沉紘,戶部尚書-王純卅,當即出班附議:“科舉選吏,國家倡興,臣等甚以為仕林子弟必然心悅誠服。”
“皇上,禮部在承辦恩科上頗有經驗,自洪武元年始,從未出過紕漏。”
“散議後,臣即刻回禮部,召集部員,將詳細的條文,梳理一遍,然後到御前奏聞。”
呵呵,“陳卿,你著什麼急!朕的話還沒有說完,主考也沒定,你回去準備什麼啊!”
不僅朱雄英知道,殿中的其他臣工也都明白,閒出毛病的陳尚書,是高興過頭了。有些失禮也是難免的事,所以也都跟著皇帝笑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