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先生與遊俠,法海穿越唐三藏,紙筆丹青,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聖在城外與兩個道士交談一陣,果真如同小白龍說的那般,因二十年前三位大仙求雨成功,後被國主引為座上賓,拜為國師。

所謂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車遲國上下可謂是文武官員好道,富民長者愛賢,頭一等這就是車遲國的萬歲君王。

況且有了這三位國師在此,車遲國二十年來風調雨順,臣民通道也是常理。

或許達官貴人們是迎合國主,是想要得些從三位國師手中流出的靈丹妙藥,但百姓拜道還是充滿質樸情感的,因為拜道保佑他們一年風調雨順,家有餘糧,僅此而已。

為什麼全國上下將佛寺拆了,當年也去供奉佛寺香火的百姓卻視而不見?

一方面是朝廷政令,另一方也是失了民心。

大聖眼瞧著和尚們做工,兩位小道士監工,便也沒有多逗留,至於說解救這些在此受苦的和尚.大聖此番卻沒動這個慈悲心。

若是百姓受苦,他便出手相助了。

既然是和尚僧人遇災,連諸佛菩薩都不庇佑他們,可見他們心不誠懇,他一個路過的行僧還是不要多管閒事。

況且他從師父這裡也學到了一些佛家真意,今生受苦乃是為後世消災,看他們如今這般境遇,想必轉世之後必然也是個大富大貴的人家。

阿彌陀佛。大聖心中默唸一聲佛號,心說:別俺老孫出手救了他們,反叫他們投胎轉世時不夠圓滿,到頭來埋怨俺老孫壞了他們機緣。

師父常說,百姓多不求來世,只見今生,因此在遇見了百姓受難的時候,不能以佛門僧人等視之,只叫他們害災吃苦,要切實給予他們物質生活上的幫助,助他們脫離眼前的苦海,才是功德。

而佛門的和尚僧人就不同,相對於肉體上的痛苦,他們更重要的是尋求精神的滿足與解脫。

師父話是這樣說的,大聖也是這樣的記的至於在實際實踐中出現了許多偏差,也是大聖頭一次遇見這樣的情況,此前並沒有經驗可以參照。

其實就以大聖本身的想法來看,這些僧人便是在此受些罰也不打緊,百姓供奉的香火、朝廷下發俸祿說是進獻給菩薩的,可不還是他們這僧人享用?

到頭來不能將雨求來,不是他們過是誰的過?

沒有金鋼鑽,就別攬瓷器活兒。

拆了他的山門,毀了他的佛像也是情理之中。

別管這些和尚是不是誠心念佛,人家一國受災,你不顯靈幫人度過難關,不拆你拆誰?

師父說的果然沒錯,神佛應是幫助世人之後,得到世人感激與擁戴,因此得受香火。

不該是如今這般,你先受於我香火,我再來幫你。

如此,神佛於俗人又有何異?

況且此番是受了香火還不顯靈。

何止是俗人,簡直打著神佛之名,招搖撞騙的神棍。

大聖入了城。

直入國師府中,正瞧見了三位國師在打坐論道,雖然一眼就瞧出了這三位國師的真身乃是精怪得道,可入眼之處倒也能見一片道家玄門正宗氣韻,雷聲滾滾,剛猛十足。

果真如小白龍所言,這三個國師也有些道行,可要說有多厲害.怕三個加起來也不夠大聖一個人打。

大聖見了三位國師,又去了王宮,要瞧瞧那國王的深淺。

城外寺廟。

法海忽看向了那落魄儒生,適才聽他說是他老師讓他來傳文化教化,便好奇問道:敢問令師是

那落魄儒生向著法海拱手一禮,道:家師本朝得封宣父。

八戒等人不明所以,不知他口中究竟何人,但法海與卻霎時變了神情,只見他

起身向這位落魄儒生復行一禮,道:不知先生尊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紫金刀

見山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