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六章 大儒講課,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升通道變得狹窄,高層的大戶牢牢把握權柄,這也就意味著上層建築的僵化和腐朽。
王朝的崩塌也在此處埋下了禍根,只有形成如此良性競爭,才會是盛世的景況。
太學同國子學都是隸屬於禮部國子監,二者如今從體制之上已經趨於相近了,而兩者的差距卻也是很明顯了。
甚至如今一些官宦之家,想要將自己家中的孩子送往太學而不是國子學。
這兩個學府不是後世的清北的差別,兩者根本算不上勢均力敵,國子學只招收學子二百人,而太學如今卻是三千名額。
國子學都是一些京官的子弟,門檻唯一的高度就是他們的家世,而太學則是魚躍龍門,那道門檻過濾的不知多少人。
官宦子弟想要入太學,也要遵循入門的考核。
無論是在高麗之時,還是在如今大宋都使得他對於楊秉,這位大宋的樞相記憶深刻,因為實在是聞名遐邇。
而這樣的人的講學,還有聽說大宋的大儒都會齊聚,這樣的盛況,他與其去迎合那些膏粱子弟,還不如想著能夠混到一個席位。
可以說即使太學能夠容納萬人,也絕對是座無虛席,而且位置根本不夠坐。
這樣的轟動不同於蹴鞠,相撲這種娛樂性質的活動,可能說在千年後如這樣的學術研討會,根本無人在意。
那是因為後世的百花齊放,各行各業的地位都是相差無幾,都會湧現出一部分精英人才。
可是在大宋佔據主導地位的還是讀書人,而大儒是什麼?那就是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這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天下武道會,再加上信仰之爭,氛圍加在了一起差不多。
學問這種東西說起來是一種不夠具象思維方式,你說對於大宋又有何益處?
這就關乎到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如大宋確定了理學地位後,人們在道學的影響下,就只會空談性理。
還有歷朝歷代留給後人的印象就是,漢人王朝並不善戰,抵不過關外的那些部落和國度。
那是因為國家對外輸出的意識形態的問題,在楊秉看來大宋若是不從根本之上解決問題,那麼即使得以變法圖強後,數代之後也會立刻階級固化。
除病需得解決病根,所以這就是確定官學的重要性。
……
此刻的楊秉已經在書齋之中整整兩日沒有出來了,每日只有下人送進吃食。
而無一例外,所謂的菜餚都完完整整的擺在堂前,卻是一口也未動快。
佳餚皆是極為美味,絲毫不遜色於樊樓之中的那些佳餚美味。
此刻的趙盼兒同長子守在門外,作為妻子的他滿面愁容。
而楊秉卻顯得從容澹定了許多,小兒子在院子裡讀書。
“你父親已經整整兩日滴水未進,粒米未沾,我擔心他的身體,在這樣下去恐怕撐不住!”
“娘,爹爹不會拿自己身體開玩笑的,他還有許多未競之事,絕對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倒下!”
“他何曾惜身,又何曾替我考慮過!”
趙盼兒說著還擦拭著眼角的淚痕,而此刻在書齋之中的楊秉。
沒有奮筆疾書,也沒有抓耳撓腮,反而是靜靜的盤坐在那裡,彷彿進入了一種入定的狀態。
有些像是道家的物我兩忘,也像是佛家的愣嚴大定。
不過去除這帶有宗教色彩的名頭,有一個更加適合的名頭,那就是儒家的後來者提出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並非是仙俠小說詮釋的那種合乎天道,而是明明德,也就是“止於至善”的意思。
他此刻正在悟道,悟道並非是一個需要去做就能夠去做的過程。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可想而知得道是一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