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六章 大儒講課,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難得事情。

他腦海之中思想太多了,也實在是太駁雜了,他要融合各家思想,彷彿同每個人都在論道。

與其說是他在同那些先賢交流,不如說是在同內心的思想所交流。

~

太學之中,還未到官家所定的楊秉的講學時候,可是太學之中卻來了另一位重要人物。

那就是泰山書院的創始人孫復,前些時日在半遮面酒樓鬧出沸沸揚揚動靜的石介,也曾經在他門下聽過課。

還有如今仕壇新秀文彥博也是他的弟子,可以說培養了許多賢良之士。

他的一生的經歷,沒有同楊秉一樣少年成名,早早的揚名天下,而且出身庶人家境貧寒,父親早亡乃是母親一手撫養他長大的。

不過他意志堅定,學習不輟,飽讀六經,貫穿義理。

奈何世事弄人,四次入汴京,參加科舉全都落第,未能任官。

最後心灰意冷之下方才退居泰山,專心於講學授徒,而他的學問也在一步步精進,也在不斷的影響著其他人。

而他門下的弟子,皆一時精英,大有作為,所以說他的名望也是越來越大。

如這樣的大儒來到太學,即使是楊學的門人也不會做敵視,他們探討學問不會為了反對而反對。

到了他們這個境界所謂的詭辯就上不了檯面了,在如今這個時代詭辯讀書人對其印象,就像後世對槓精的詮釋。

首先做到一點那就是拋開事實先不論,在從根本上延伸。

可是在這樣的場合之下,你詭辯那可是站不住跟腳的,讀書人的口舌有時候卻勝過了殺人的刀劍。

你有那樣的膽魄,在這樣的盛會之下,抱著詭辯的心思同這樣的聞名天下的大儒辯經,需要存著被天下唾棄的風險。

在如今當下,學問之爭尚且停留在辯論的階段,沒有到為了反對而反對。

就像是各自持有自己的意見,孫復所反對的也只是楊秉的學問主張,而不是他這個人。

對於他的施政他也曾出言點評過,稱楊秉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不過學術不正,可能會誤了天下讀書人。

就是說個人方面給予了肯定,但是不承認對方的學問主張。

他教學收徒這麼多年裡,安貧樂道,不求權要資助,不以生計為意,聚書滿室,可以看得出他這樣的人,並不以權勢,錢財為主。

原本的太學位於位於東京開封府內城朱雀門外的御街之東,也就是在國子監之內。

不過就在四年前就已經換了新址,理由是國家興學,生員數目增多,國子監內已經“不足以容學者。

不過這更像是在表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太學彷彿也就在那一刻已經同國子學並立,而不是附庸的狀態。

至於如今的太學到底有多大,屋千八百七十二楹,足以可見一般。

這在大殿的之外,有一個巨大且寬闊的廣場,而在大殿的門前,所站立的便是孫復還有身邊的兩位弟子。

石介身份特殊,算得上是走出了另一條道路的大儒,兩人除去身份上有師徒關係,論影響力那是相當的。

而除去太學生,如今這廣場內所容納的太學生外,還有在環廊上以及堂外的人眾多。

這講學問都是跪坐的,這對於讀書人而言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這在其他人看來,跪坐一兩個時辰,恐怕腿都得廢了。

在這裡卻是實屬正常,崔罕聽聞了大宋的大儒來此地講學,早早的就來到了太學之中,搶佔到了一個位置。

看著如此擁簇的人群,雖然那位大儒還未出現,他卻是心中一陣恍忽而啞然。

這樣的景況,在高麗何時能夠見到這一幕,這種震撼之感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和表明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