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三章 道德和功利衝突嗎,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己的學說,因為那樣以後科舉,取士的弟子都是楊氏門人。
那麼朝野上下都是天然親近於他,可若是謹小慎微的人,也會推崇對方的學說,泰山學說入仕的極少,在如今朝堂上很難與自己形成競爭。
可是楊秉向來不是以自己的利益作為出發點的人,而是思索了一番後方才給出回答。
“泰山學說所說天下之士皆致力於聲病對偶之間,而不去探索聖賢之理,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我深以為然。”
“不過,僅僅主張以仁義禮樂為學,長此以往不過是又走向了另一個錯誤的道路,空談經學難道就勝過了談詩作賦嗎?”
楊秉的話倒是一點也不留情面,直接進行批判。
“那依卿的意思,朕當以楊氏心學為當今官學?”
“不,在臣看來如今之大宋當思慮一些更為實際一點的事情,追朔三代太過虛無縹緲,不如直追漢唐更好!”
這番話一出趙禎都微微愣神,因為楊秉此言儼然就是說二者都不可為官學,更加是在說王道太遙遠,我們如今不如談王霸兼行。
當今天下儒生並不認為漢高祖和唐太宗會是直追三代的明君,而且他們的名聲還並不好。
這源於如今計程車大夫所謂的對於“德”的追求,說直白一些就是一種精神潔癖。
因為漢有後宮干政外戚亂權,唐有破壞倫理綱常。
而趙禎雖然是自小接受儒學教導,可楊秉也教授過他兼聽則明的道理,作為君主不能偏聽偏信。
在基本的語調中,都是將漢唐定為霸道,因為不符合天理所以不能稱之為王道。
楊秉點了點頭說:“如今當世的言論無非就是王道乃是暗合天理,而霸道乃是君主有私心,所謂的成就霸業都是功利罷了!”
趙禎這一刻彷彿又回到了當初講學的時候,不過那時候有許多道理聽不懂,如今的他卻是能夠聽懂,但是一時間卻又大受震撼。
因為楊秉正在推翻的是,如今已經基本定做基調的事情,彷彿有人告訴你一件常識性的事情是錯誤的一樣。
“但是在臣看來,功利同道德並非站在對立面!”
趙禎聽的也來了興致,而在一側的張茂則卻聽的心驚膽戰,這番話要是讓外面的一些名儒宿老聽見,恐怕都要拉著楊秉的衣袖不讓走了。
不辯清楚不允許離開了,可是趙禎身為君主,他並不在意當下哪一門學說如何,他只在乎是否對大宋社稷有利!
完全的偏向一方,若不是利益出發那就是身為君王,卻被儒生的那一套言論給整的完全摸不到北了。
趙禎如此一想,突然發現原來自己這同樣也是功利。
他沒有詢問也沒有去辯駁,一如當初在楊府之時,靜靜的站在那裡聽著。
可張茂則的臉上卻沒有趙禎這樣的澹然冷靜,他也是讀過書的,而且從小接受的也是儒學的那一套言論。
他恨不得直接走,唯恐聽見了什麼驚世駭俗的言論,不過官家沒有出聲,他就只能留在原地。
談功利張茂則一下子就聯想到了縱橫家,那個不談道德,只談仁義的學派,而恰巧楊秉曾經被一些儒生,諷刺說是儒學門徒可肚子裡裝的都是縱橫學說那一套陰謀利益。
在此處說出一番什麼離經叛道的話,恐怕也是在情理之中,想到這裡額頭頓時冷汗涔涔。
謹小慎微的他所信奉的是,秘密這種東西知道的越少越好。
“讀書不能接統緒,雖多無益也;為文不能關教事,雖工無益也;篤行而不合於大義,雖高無益也;立志不存於憂世,雖仁無益也。”
趙禎聽懂了,這番話的意思是無論你有多麼的懂道理,沒有真正的為百姓牟利都不能算得上道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