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可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作品相關 陳摶傳,睡龍,可大可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且以摶曾踐場屋,不得志而隱,必有奇才遠略,於是召到闕下”,問以飛昇黃白之術。摶答曰:“陛下為天子,當以治天下為務,安用此為?”命為諫議大夫(一說“拜左拾遺”),固辭不受。賜號“白雲先生”(此據王闢之《澠水燕談錄》。一說學者又稱白雲先生),放歸山;又命陶穀草詔,令華州刺史每事須供,歲時存問。
顯德五年(958年),成州刺史朱憲陛辭赴任,世宗令齎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賜摶。
陳摶將五代十國的統一寄希望於趙匡胤。據說趙氏登極,他聞訊大笑墜驢曰:“天下這回定疊也!”
入宋後,太宗趙光義曾兩次召見。第一次在太平興國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興國九年(或雍熙元年,984年)。據《太宗實錄》《續資治通鑑長編》《東都事略》等書記載,陳摶復至汴京,以羽服見於延英殿,太宗甚為禮重。因語宰相宋琪等人曰:“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入華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歲人,且言天下安治,故來朝覲,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書,卿可試與之語。”宋琪問:“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授於人乎?”陳摶答曰:“摶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術,吐納養生之理,非有方術可傳。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世?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今古,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是君臣協心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於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並令有司增葺華山雲臺觀。數月後放還山。
端拱二年(989年)卒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
《宋史·陳摶傳》稱陳摶“能逆知人意”,“好讀《易》”。
隱居武當山時作詩八十一章,名《九室指玄篇》,言修養之事。又撰有《入室還丹詩》五十首、《易龍圖》《赤松子誡》(或作《赤松子八誡錄》)《人倫風鑑》(或作《龜鑑》)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及詩六百餘首。相傳他傳有《無極圖》《先天圖》等。《全宋文》收入其數篇文章。《正統道藏》題名陳摶的作品有《陰真君還丹歌注》。南宋呂祖謙編《皇朝文鑑》,收入其《龍圖序》;元張理《易象圖說內篇》並收《易龍圖》之序及數圖式,可考見其易學象數思想。曾慥《道樞·觀空》錄其論說,又可見其觀“五空”思想。
陳摶傳說
陳傳,別號扶搖子,是毫洲真源人。他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人稱“啞孩兒”。一天,他在水邊遊戲,遇到一個青衣婦人,自稱毛女。毛女將陳傳抱到山中,餵了幾口瓊漿玉液(一說乳汁),陳傳從此心竅開爽,開口說話。毛女又將一本書投入他的懷內,並贈詩一首:
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顛。
回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陳摶本不會說話,這天回到家中突然念出這四句詩來,父母大吃一驚,忙問從哪聽來的,陳摶說是毛女所教,並取出書來,原來是本《周易》。
陳摶好讀易經,手不釋卷。他一生修道,編寫了導養、還丹為主要內容的《指玄篇》八十一章,並致力於導養之道。他近一部發展了道教修煉之法,創作出《無極圖》等一系列圖式,以“順以生人”,“逆以還丹”的理論體系來探究生命的起源,尋找延年益壽之方,因此被後世道教徒尊奉為“陳摶老祖”。
陳摶通曉了八卦大意,從此無書不看,飄飄然有出世之志。十八歲那年,父母雙亡,他於是拋散家財隱居山中。後來夢見毛女傳授他煉形歸氣、煉氣歸神、煉神返虛的大法,便遵命奉行。
士大夫們不遠千里慕名而來,陳摶卻側身而臥,不予理會。眾人見他鼾聲如雷,都紛紛嘆息而去。
後唐明宗皇帝聽說了他的高名,御筆親書派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