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驚世之作,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章,確實文采卓越,如今又看到他殿試答題行雲流水,想來是有著十足把握,才會下筆如有神。”

“先生所言,倒是讓朕愈發好奇沈憶宸所寫內容了。”

明英宗朱祁鎮與王振的私語,在寬廣的奉天大殿中並不顯眼,更別說讓考生們聽到了。

如若沈憶宸要是聽到這段對話,估計得驚掉下巴,自己拒絕了王振的招攬,他還在皇帝面前幫自己說了兩句好話,這個號稱睚眥必報的大太監,什麼時候改邪歸正了?

其實並不是王振改邪歸正了,而是那日在王山府邸對話後,他回去把杏榜翻了一圈,發現招攬其他新科貢士,恐怕還不如沈憶宸!

原因無他,殿內這有機會衝擊狀元的前十八名新科貢士,大多跟朝中文官重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是絕對不可能加入閹黨的。

那些出身寒門,背景清白的,對方能力底細如何,王振又來不及一一摸清楚。

招攬個抱大腿的有個屁用,自己缺這種人嗎?

而且更重要的是,此時很多書呆子文人,還沒有經歷過官場的毒打教育,腦子聖賢書讀多了一根筋。

對於王振這種專權宦官內心中極度鄙夷,要保持自己的文人風骨,甚至號稱與之勢不兩立,這種人就更加難以招攬了。

選來選去,王振突然覺得還是沈憶宸這小子,符合自己的胃口。

有才卻不迂腐,年輕卻不幼稚,年少老成就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這點很多官場老油條都做不到。

並且沈憶宸這小子還明確表示了,他不會與自己為敵,也與文官集團不是一路人,這點就讓王振很滿意。

與其看著“敵人”扶植自己人上位,還不如扶植一箇中立第三方,至少不看僧面看佛面,沈憶宸背後還站著成國公朱勇。

勳戚集團武將出身,可是與文官們尿不到一個壺裡去,有成為盟友的可能性。

畢竟自己日後想要建功立業青史留名,也離不開這群勳戚武將的支援。思前想後沒有其他更好人選了,沈憶宸還算是湊合能用,就便宜這小子了。

站在龍椅下方的讀卷官,戶部侍郎掌光祿寺奈亨,隱約聽到了王振與朱祁鎮的對話。

這個奈亨是閹黨的鐵桿成員,一路抱著王振大腿上位,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翁父如此看好沈憶宸,那必然是有著招攬之意,自己不如再添把火博個人情?

想到這點,奈亨內心裡面就熱了起來,自己之前咋就沒發現,原來翁父看好的新科貢士是沈憶宸呢?

早知如此的話,就應該與之結交打下關係,畢竟年僅十八的會元郎,前途不可限量。

不過話說回來,該如何添這把火呢?

奈亨往朝堂掃視一眼,看到了同為讀卷官的內閣首輔楊溥跟兵部尚書徐曦。

明朝為了提高科舉公平性,以及制衡讀卷官的權利,把殿試讀卷官人數擴充到了十七人之多。

這麼多人,不可能每人都推選出一個自己心儀的狀元吧,終究還是得排出一個位置高低,上下尊卑。

很明顯,這個排序標準自然以權利為主,內閣跟六部主官佔據著很大比重。

兵部尚書徐曦善於諂媚,也是閹黨中人,被王振一手提拔到了尚書之位。想要扶植沈憶宸上位,他是不可或缺的同黨助力。

但是光靠著自己兩人,意圖就太明顯了一點,而且也很容易引起以內閣為首文官集團反對,得找一個人平衡下。

這個平衡之人,奈亨選定了內閣首輔楊溥,身為“三楊”中最後一位閣臣。楊溥無論是身份地位、名氣尊崇上,滿朝文武能與之比擬的不多。

他要是站出來認可沈憶宸,那麼狀元頭銜就是板上釘釘之事。

但問題又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夢紅樓醒

一木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