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驚世之作
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驚世之作,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麼讓楊溥支援沈憶宸呢?
這位可是內閣首輔,文官集團的領頭人,想要讓他為閹黨徇私簡直跟做白日夢沒區別。而且楊溥博覽群書,學識非常恐怖,想要獲得他的欣賞認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翁父與皇上的對話誇讚,到底是沈憶宸真有這個本事呢,還是強行吹噓的?
就在奈亨感到束手無策之際,他卻看到楊溥自己動了,開始在考生之中穿梭巡視考場,最終停在了沈憶宸的桌案旁邊。
楊溥早年間任太子洗馬,侍奉太子朱高熾,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
因此而得罪了當時的漢王朱高煦,被誣陷關進詔獄,卻在獄中勤奮讀書,從不間斷。
利用十年時間,把經書史籍通讀數遍,造就了他極其誇張的學識功底。
學問上有任何弄虛作假之輩,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楊溥此時注視著沈憶宸的這篇策問,開篇的中正大道,就讓他感到眼前一亮。
要知道文章很多時候都對映著一個人的秉性,像沈憶宸這般年少成名計程車子,大多心高氣傲自命不凡,很容易想著要靠諫言搏出位,此舉可謂犯了殿試大忌!
就算能剋制住自己諫言衝動,也大多在答卷中激揚文字,顯得過於浮躁跟興奮。
不過這點也能理解,讀書人學成文武藝,不就是為了貨與帝王家?
殿試當著皇帝面,自然想著自己的文章能被欽點取中,此等情緒按耐不住,實屬正常。
但是在讀卷官眼中,你們這群新科貢士可能有些人年紀不一定小,卻幾乎沒有任何實際的從政經驗,在官場上屬於徹徹底底的雛鳥。
就你這水平,來跟我誇誇其談定國安邦,別開玩笑了。真放你為官,能治理好一個縣嗎?
所以很多考生都沒覺悟到這點,就想著抓住機會,把自己心中抱負一覽無餘。豈不知他們這般做法在官場老油條眼中,簡直就跟笑話沒什麼區別。
楊溥繼續往下看去,除了開篇觀點四平八穩,蘊含大學之道外。後續內容引古論今,切中時政,顯示出紮實的經史功底。
並且下筆老練,條理分明,如若不是自己親眼見證一個個字,從沈憶宸的筆下浮現出來,楊溥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個新科貢士所寫的內容。
特別是最後收尾的總結,認為皇帝“遠足以追配二帝三王之道,近足以光昭祖宗四聖之業”。
這份低調沉穩,完全處於年少輕狂的對立面,太他孃的老成謀國了!
讓楊溥自己憑心而論,能有這番覺悟的時候,都是在遭受十年牢獄之災,經過了一番大徹大悟。
沈憶宸如今才多大的年紀,能與當時年過四十的自己相提評論?
看著楊溥這位內閣首輔,久久站在沈憶宸的桌案旁邊沒有挪身,這種奇怪景象,讓在場的其他讀卷官都感到莫名其妙。
莫非是沈憶宸這名新科會元失了智,在殿試答卷中寫出了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犯忌言論,才會讓見多識廣的內閣首輔都如此震驚?
抱著這份疑惑,又有一名讀卷官悄悄站在了沈憶宸的身後,想看看他到底寫了什麼。
這一看不打緊,受到的衝擊幾乎絲毫不弱於楊溥,這種策問文章的深度跟穩重,是一名年近十八歲的年輕人能寫出來的?
要是換做其他考試,估計這名讀卷官心中就懷疑代筆作弊了。
但是殿試的考題,是皇帝在眾多題目中親自挑選出來的,總不可能當今天子聯合作弊吧?
有了第二個,就有第三個,“吃瓜群眾”的好奇心是擋不住的。
很快乙丑科殿試就出現了這麼一副奇景,幾乎所有的讀卷官把一名考生給團團圍住,臉上表情大多震驚意外。
此時坐在龍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