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五章 新皇,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情李治何嘗不算一個好丈夫?是李治把她從苦海中拯救出來,她的一切包括權欲之心都是李治賦予的,甚至李治到最後還默許她在一定程度上當大唐的呂后……

然而李治最終還是算錯了,她的理想比這還要高遠,她要做的事完全超乎常人想象,也完全辜負李治的囑託。

違背良心,焉能不懼?

但她武媚娘不是向恐懼屈服的人,即便心裡害怕也會堅持下去。就算李治這時突然醒了,她也會狠狠心再把李治掐死!

當然,她心裡尚有一絲可以自我聊慰之處,那就是這個男人一向寵溺她。

媚娘反覆告訴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雉奴都原諒、都理解、都寬恕。

而現在她所能做的只有靜靜陪在雉奴身邊,珍惜這最後一絲緣分,直至棺槨封釘的那一刻……

停靈七天已滿,上至李顯、下至百官侍臣向靈柩行了一次大禮,獻上一桌祭品,然後便遵詔蓋上棺槨。

因成都沒有太廟,於是只好在行宮以西搭建靈棚,暫將梓宮停於此處,直至歸葬乾陵之日。

李顯正式換穿龍袍,但是未出孝期,外面還得套上喪服,烏紗也得裹層白布,由侍臣攙扶升坐龍床,受六璽以及傳國寶璽,接受百官朝拜。

與此同時,躲在後宮的天后,連忙命宦官窺探。

二十年來她第一次沒有跟隨皇帝同時登殿聽政,實在有些不習慣。

但她有十足的把握,兩漢以來皇家皆倡儒家之禮,以孝治天下,皇帝更應以身作則。

特別是本朝,那真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即便李賢做事有些不靠譜,文武百官尤其她那幫親信也不會忘記她的。

果不其然,沒片刻工夫高延福就跑來彙報,李顯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尊天后為皇太后。

她加快步伐,轉瞬即到前殿,一隻腳已踏上殿階又突然慢下來。

現在仍在孝期,還是收斂一些為妙。

她裝出一副愴然之態,輕提白裙緩緩登階,好半天才出現在百官面前。

大殿之上白衣一片,甚是肅然。兩廂的文武百官熬了七天都有些萎靡不振,可當媚娘踏入大殿的那一刻,他們立時來了精神,都起身施禮,以異樣的眼光注視著她。

垂簾伴君二十年,大家都習慣了,今天竟然看到她從大殿正門而入。

見天后一到,馬上宣讀聖旨,並跑下龍墀,雙手奉上前兩天才趕製好的太后璽印。

鄭重其事雙手接過,向御座躬身致謝,李賢自然不能領受母親之禮,忙起身還禮:“孩兒方膺大寶,不稔政務,還望母后多多賜教。”

其實這只是客套話,當兒子的若不說這句顯得不謙虛,哪知媚娘立刻答覆:“吾兒勿憂!為娘久參國政盡知機要,此天下易主之際,自當助你一臂之力。”

此言一出,百官不禁交頭接耳。

怎麼回事?她還要繼續臨朝?

李顯也懵了,正不知說什麼好,又見裴炎道,“先帝崩殂,陛下一定五內俱傷,過於勞煩恐不利於龍體。以臣之見,除孝之前不妨由太后繼續代管政務。”

“正好!”媚娘滿不在乎掰著手指算道,“大帝崩於初四,以日易月,服孝二十七個月便是二十七天,算來圓滿之期恰是正月初一。新年元日新君親政,除舊佈新萬物更始,此真天意也!皇兒以為如何?”

李賢習慣性地摘下烏紗,撓了撓頭,平心而論他早就想嚐嚐號令天下的滋味了。

可母后和顧命大臣都這麼說,他怎好拒絕?

人家口口聲聲說他死了父親心情悲痛,他總不能辯解說自己沒事兒吧?

那多不孝順啊。

反正只是二十七天,而且已過去七日,就再等二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