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五章 新皇,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治駕崩於成都,終年四十一,比正常時間早死十多年。
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正如遺詔所言“天下至大,宗社至重,執契承祧,不可暫曠”。
就在次日清晨,皇太子李賢於靈前繼位,不過此時他仍需為父皇守靈,文武百官也要服孝。
這時顧命大臣裴炎提議,鑑於嗣皇帝還未正式受冊,恭請天后暫時攝政,主持中書、門下之事。
相較李世民死在終南山,事情遠比幾十年那次難辦得多。
之所以其間井井有條,就因為長孫無忌包攬了一切。而今裴炎恰是這個角色,為何要把大權拱手讓與天后呢?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裴炎心裡一清二楚,自己這個顧命大臣與其說是先帝封的,還不如說是糊里糊塗撿的,但凡薛元超無病無災,絕輪不到他裴某人坐這個位置。
為保穩妥只能尋求幫助,論公義天后是嗣皇帝生母,與大行皇帝共掌朝政二十多年。
論私心他是依附中宮起家的,天后是他的靠山,所以這個節骨眼上把天后抬出來就不奇怪了。
百官對此毫無異議,原因很簡單。
沒理由反對。
遺詔明明白白寫著“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名正言順無可反駁。
武媚娘自然求之不得,毫不推辭就接受了。
主持大局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定諡號,雖然太常博士提了不少美諡,但無論哪個媚娘都不滿意,最後親自定了一個“大”字,諡曰“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諡法有云“則天法堯曰大”,與上古明君堯舜為伍,真是無比崇高的榮譽,但用在李治身上明顯言過其實。
好在百官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潑冷水,連字字計較的博士們也很配合。
畢竟這是天后對亡夫的情意嘛。
再說沒啥意義,都不知道這個朝廷還能堅持多久。
現在整個黃河以外已經與中央脫離了,成為了飛地,雖說還打著自己的棋號。
但是實質上已經成了一個個獨立的軍閥。
現在僅僅有著漢中加益州及偏僻的雲南。
已經無力維持。
諡號既定,接下來就是修陵。地址早選好了,李治繼位之初就曾派太史令李淳風在雍州遍尋風水寶地,最終挑中上宜縣以北的梁山,但這顯然是埋不掉了。
只好在大坪山選擇了一塊不錯的地方,定為乾陵。
命吏部尚書韋待價暫攝司空、山陵使,負責營建乾陵。
為便於核算工程、度支錢糧,又命宰相劉景先知山陵事,還特意詔請霍王李元軌也參與修陵,以示對宗親意見的尊重。
既而下令,各地官員照舊行政。
一切安排完畢已過去兩日,總算鬆口氣,可以安安穩穩守靈了。
來到靈堂。
武媚娘本來尚有幾分悲意,但來到這裡反而不想哭了。
當然還有兩人是真心哭泣,那就是李旦和太平,他們也不聲不響陪在棺槨旁,雖是嚶嚶啜泣卻令人動容。媚娘見一雙兒女這般傷心,也掏出手帕,想掬一把眼淚,可在眼角蹭了半天一直是幹,從李治倒頭到現在,她一滴淚沒掉。
但是身為皇后,皇帝死了焉有不哭之理?她只好用帕子遮住臉,咿咿呀呀乾號兩聲。
直視了一下李治的屍體。
她從沒害怕過什麼,但直視李治屍身的那一瞬間她突然萌生出強烈的懼意。
真是奇怪,李治活著她都不怕,死了為何要怕呢?
或許是因為心裡有愧吧。
李治是做過對不起她的事,幾度利用她卻又猜忌她,但設身處地想想,那不過是出於皇帝的立場,單論男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