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平公主,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隨著李恪一家的覆滅,其他宗室偃旗息鼓,不僅因為恐懼,更因為抗爭也只能是螳臂當車般的徒勞,時機已一去不復返。

丘神積、張光輔兩路大軍耀武揚威,麴崇裕進入洛陽將李恪父子的屍體斬首,連同李衝的首級一同懸於皇宮端門,向全天下展示。

血淋淋的教訓擺在眼前,這時候即便他們想起兵殉國,誰還願意跟著他們送死?各地招募來的兵卒一鬨而散。

李氏宗族對武媚的反抗徹底失敗!

百姓為何面對武氏篡國竟如此無力,從頭到尾僅掙扎了二十多天就失敗了呢?

首先,李氏固然有恩於天下,但媚娘也非無道之主。

對於官僚士大夫而言,她確實稱得上“心狠手辣”四字,但對於普通百姓卻是有恩的,遠者封禪泰山時的蠲賦大赦、諫言十二事的惠民,近者天皇駕崩時的恩澤、幾次祥瑞的雨露均霑,即便她那鼓勵告密的政策飽受非議,又何嘗沒使窮苦人嚐到甜頭?

又何嘗沒起到防止官僚跋扈欺民的效果?

或許在多數官員眼中她是殺人不眨眼的羅剎老母,可在百姓眼中她卻是一位溫和慈祥的老婦,所以宗室要想動員民眾來推翻她是幾乎不可能的。

況且冤獄殺戮並非目的,而是奪權權力的手段,她意在打破李氏王朝的舊秩序,打造忠於她的政局。

反之有所敗必有所興,文如陳子昂、武如麴崇裕,就連那個狡詐陰損的周興又何嘗不是因為多年壓抑才走向極端的?

不少官吏因為她的恩澤走上富貴仕途,尤其是寒族之士和科舉之士,給他們的好處比李治給予的更多,固然有些人歌功頌德明顯是出於倖進,但他們心中至少不會痛恨這個女人。武媚孃的統治存在牢固的基礎,豈是那麼容易就能推翻的?

其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唐李氏的宗室政策本身有問題。若要追根溯源,這個頑疾早在三百多年前曹魏王朝建立的那一天就已經註定。

曹丕、曹植兄弟的千古之爭開了後世儲位之爭的先河,皇家內部的權力之爭幾乎是伴隨士族政治一併出現的,在這種體制下只要讓宗室擁有權力,必然會形成一個個士族雲集的小集團,說到底權力的爭奪其實就是各利益集團的鬥爭。

奠定士族政治的曹魏是始作俑者,西晉的八王之亂、南北朝的自相殘殺,這個問題愈演愈烈,直至關隴權貴出現在歷史舞臺依然沒辦法解決,北周宇文護連弒二君,隋文帝楊堅五個兒子無一善終。

僅就唐朝而言,玄武門之變就像無法擺脫的魔咒,而李承乾、李佑、李元昌、李恪、李元景……

他們的一幕幕又不斷重演著這個悲劇,因而李世民、李治不知不覺間走上矯枉過正之路,宗室既封王卻沒有封邑,既任職又不受信任,長此以往能培養出什麼家族人才?要麼是李元嬰、李惲那等驕奢淫逸、貪婪聚斂之輩,深受世人痛恨。

要麼就是李元名、李慎那等謹小慎微、如履薄冰之人,反而被譽為賢王。

從這次起事前的猶豫觀望到起事後的畏懼退縮,無疑都驗證大唐宗室政策的失敗。即便僥倖有一兩個李恪這樣的人,也因權力有限而被牢牢束縛住,關鍵時刻拿什麼來拯救家族?

所以李氏之敗與其說敗於媚娘,還不如說是敗在李家人自己手裡。

當然,拋開這些重要緣故,一切事情也都離不開運氣。倘若不是出了一個害群之馬李藹和一個眼高手低的李衝,他們或可一搏。

如果李衝事先能與宗族之人好好溝通,如果他行事不那麼魯莽張揚,甚至在火燒武水時沒有颳起那陣西北風,恐怕局勢都會大不一樣,就算李家註定失敗也不會敗得那麼迅速、那麼窩囊、那麼沒有尊嚴。

然而這些設想毫無意義,事實就是如此,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夢紅樓醒

一木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