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恪之死,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毫無意外。

李恪怎麼可能是黑齒常之的對手?

輕鬆就被黑齒常之擊敗。

只能退回洛陽迎兵自守。

接著九月初一噩耗傳來,武后已命左豹韜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內史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並以兵部侍郎、同三品張光輔諸軍節度,發涼州兵而來。

黑齒常之順便去掃蕩齊州等地去了。

朝廷以兩位宰相、二員悍將、十多萬大軍來剿,自己這點兒兵哪是對手?

失敗已成定局。

李恪此刻已心灰意冷,打算遣散兵馬,自縛至朝廷請罪。自己這條老命可以不要,但求太后開一條生路,能將兒孫饒恕,哪怕披枷戴鎖放逐雲南,總不至於斷了他這一支的血脈。

可是李英早已血灌瞳仁,置生死於度外,堅決不同意:“事已至此何能苟活?不若拼此性命以報國仇家恨,縱然身死有始有終。齊有田橫,漢有翟義,晉有麴允,隋有沈光,功雖不成亦堪萬古忠烈!且事不成,還可以向五叔求援。”

李恪猶豫不決,畢竟投降李佑比殺了他還難受。

正在這時。

卻聽聞新蔡縣令傅延慶趕來投奔,還帶著招募來的兩千多勇士。李貞見此情景淚如湧泉。

誰言李氏無恩於天下?

在此危難之際還有人甘心赴死報效國恩!

我身為鳳子龍孫焉能顧一己之私?無國便無家,還管什麼兒孫血脈?都拼了吧!縱然玉石俱焚滿門皆滅,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大唐社稷!

李恪就此下定決心,要與社稷共存亡。

不過到這個時候稍有見識之人都能預料到結果如何,傅延慶之輩只是少數,那些原本跟隨他起兵之人也漸漸動搖,多有棄官逃亡者,唯李知十忠貞不改,自請擔任先鋒與官軍一戰。

李恪甚是感動,當即將許配其為妻。兵力過少,他索性把附近州縣所有兵馬帶回洛陽,公開宣稱:“琅琊王已攻破魏、相諸州,擁兵二十萬,不日將抵達洛陽我等只須奮勇一戰,暫將武氏之兵擊退,待援軍到來必能大獲全勝!”

李衝早就跑到了洛陽,怎麼可能來援?他編造這等謊言既為提振士氣,也是對宗室親友們抱有一線期望。希望自己能僥倖打贏一仗,鼓舞大家紛紛行動,到那時就算自己深陷重圍必死無疑,大唐社稷總還有幾分生機。

作輕鬆地說出這番謊言之後,他又抓緊時間做了兩件事。

先是僭越封官,不過五六萬的軍隊九品以上官員竟封了二千多人,皆版授其職,許諾推翻武氏之日就讓他們上任。

然後又召集洛陽內外的和尚道士誦經作法,祈求旗開得勝,並給每個士兵都發了一張杏黃的護身符,據說把它帶在身上可以刀槍不入遇難成祥。

李恪不是一個無道濫封之人,也從來不迷信,這樣做純屬無奈。

他將面對的是多自己二三倍的大軍而且即便僥倖獲勝,朝廷的後續部隊還會接踵而至,現在除了功名富貴和虛幻的神力,還有什麼能籠絡住這些兵,讓他們效忠盡命呢。

五天後,朝廷前鋒部隊已到達洛陽城北四十里,統兵的是前軍大總管麴崇裕。

此人乃高昌麴氏之後,末代高昌王麴智盛的親侄子。

自貞觀十四年高昌國滅亡,麴氏滿門被遷往中原,麴崇裕之父麴智湛效力大唐,終於安西都護之任,麴崇裕則一直在長安為質,與李多祚身世頗為相似。

如今武后掌控朝政,故意扶植與關隴士人關係不深的將領,因而將其越級提拔為大將。

涼州十萬大軍若盡數開來,勢必兵困洛陽。

斷無生機可言,此時李恪唯有一戰,也不必讓李知十充當先鋒了,索性連同李英傅延慶等人盡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夢紅樓醒

一木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