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恪之死,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派出,他本人登上城樓擂鼓助陣,生死在此一役。

破家為家,拼命保命!

李知十等人確實拿出了勇氣,面對氣勢洶洶的官軍,毫不畏懼直突陣中。

然而這注定是場絕望的戰爭,雖然後軍黑齒常之未至,此時官軍人數仍是他們的兩倍。

麴崇裕也非泛泛之輩,又受太后之恩欲加回報,故而作戰亦甚驍勇。

李恪軍無論人數、裝備都遠不及官軍,所依靠的只是無畏的勇氣,而勇氣能維持多久?

心向李氏的將領固然豁得出去性命,士兵們可就不然了。

在經歷了短暫的奮勇拼殺之後,大家發現所謂的護身符不過是廢紙,大刀砍來身首異處、長槍刺來血如箭噴,他們哪是涼州邊軍的對手?

隨著官軍的強勢反擊,部隊徹底崩潰了。

戰馬嘶鳴鐵蹄紛紛,踏出一條條令人目眩的血路,被砍翻在地的屍體被踩成肉泥,李恪的兵士奔跑著、呼喊著、逃亡著,卻掙不脫背後的追兵,彷彿一條條殘破飄零的小船被巨浪吞沒……

此一戰豫州兵死走逃亡折損大半,傅延慶戰死在陣中,李英李知十負傷而回。

但麴崇裕的大軍緊追不捨,真正回到城中的不足兩千人。

李恪慘笑一聲,拋下了鼓槌,如失了魂魄一樣木然屹立在城頭,看著兒子女婿渾身血跡逃回城中,看著守城士卒倉促關閉大門,看著朝廷追兵把困在城外的敗兵斬盡殺絕,看著麴崇裕黑壓壓的大軍滾滾而來,把城池圍得水洩不通。

“反賊李恪。”城下傳來嘈雜的呼喊聲,“你背叛朝廷窮途末路,還不開門投降更待何時?”

投降?!事到如今投降還能活嗎?李貞面無表情地望著城下那些自詡王師的軍隊,胸中湧起無盡的悲涼。

為什麼?為什麼在自家的國土上保護自家社稷會變成叛賊?高祖、太宗、高宗三代英靈未遠,我大唐李氏何罪之有?蒼天為何不佑?這才六十年啊!

麴崇裕見李貞不答,情知他絕不會投降,轉而命將士喊嚷:“吳王謀反,罪不容誅!洛陽官吏士卒聽真,及早歸降可免一死,否則皆與李恪父子同罪論處!”

此言一出,城上頓時紛亂。

對那些尋常小兵而言行刺城主、殺關落鎖風險極大,但想保住腦袋還是不難的,於是許多動搖之人也不管會不會摔傷了,立刻逾城跳落,向官軍投降。

李英李知十氣喘吁吁登上城樓,身上的創口仍在汩汩流血,卻早已忘了傷痛,呆呆望著這混亂的一幕。

城內官員也紛紛趕來,簇擁到李恪身邊:“殿下,事到如今您……”

“什麼?”李恪茫然回過頭。

官員們話說一半都頓住了,每個人眼中都流露出為難不忍之色,隔了好半天才有一人低聲道:“洛陽安危事小,可殿下乃帝王之裔,高貴無極,豈能……豈能坐待戮辱?”

的確,對於他這等身份的人,遭受刑戮身首異處確是奇恥大辱,那言下之意呢?

李恪凝然注視著這幾名官員,見他們個個低頭,故意閃躲自己的目光。

是啊!

他們於心有愧,平日我待他們不薄,現在他們想顧全身家性命,逼我自行了斷,他們好獻出城池免去禍劫,卻又難以啟齒。

雖明知眾人心思,李恪並沒憎惡他們。世人誰不貪生?

誰無妻兒老小?

這本來就是李家與武家之爭,又與其他人何干?

怪就怪他們老李家自己不爭氣!怪蒼天無眼吧……

想到此李恪提了一口氣,倏然挺起胸膛,又展現出賢王的風度,甚至還露出一絲微笑,對眾人道:“我父子在洛陽四年,未能為百姓多謀好處,到最後還鬧出這等亂子,實在愧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