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 審禮勸說,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內剛,恭順隱忍只是處世之道。
五年前他剛當宰相,恰逢其弟升任代州刺史,赴任前向兄長辭行,婁師德囑咐道:“吾以不才居相位,汝又為州牧,咱們婁氏一門寵遇甚高,只恐旁人嫉妒。你此去倘遭同僚不服唾罵,當如何處置?”
他弟弟笑道:“兄長但放寬心。即便有人把唾沫吐我臉上,我不過拭去而已,絕不與人爭執半句。”
婁師德卻道:“唉!此正我所憂也。人既唾你,便是心懷怒意存心折辱,你若拭之便是與人結怨,試想他氣憤不出,豈不還要繼續生事?不如就讓唾沫掛在臉上,笑而受之任其自幹。”
若沒有唾面自乾的隱忍力,在這險惡的朝廷連性命都難保全,又談何建功立業?
前番兵敗吐蕃,女皇降詔貶其為員外司馬,婁師德接詔之際不禁痛呼:“官爵盡無矣!”但馬上改口,一臉憨笑道,“也好……也好……”
足見他自有一番真性情,不過是以憨厚懦弱遮掩。
而今臨危受命指揮三軍,再不見那個笑呵呵的田舍翁,取而代之的是軍法如山、運籌帷幄的一代儒將!
李多祚、蘇宏暉、張九節等將本非畏敵之人,只是武攸宜、武懿宗指揮無方,現在由婁師德調遣,很快就展現出英勇善戰的一面。
羽林軍裴思諒、薛思行、趙承恩那幫小將平日宿衛皇宮難伸拳腳,一上戰場都爭著立功,軍心大為振奮。更有利的是先前女皇採納了姚崇的建議,各州兵民結合都有了一定的防禦能力,魏元忠再度侵入河北之地佔不到便宜,又被婁師德派兵各個擊破。
前線戰況好轉,武曌的心情也好多了,隨著夏季的到來她漸漸開始活動身體,有時散朝後到成都附近逛逛,或者在侍臣陪護下騎騎馬。
但有一件事很令她費解。
近來太平公主和武承嗣接連到她面前告狀,請求處死來俊臣。
深居宮中的女皇當然不知這是微末小官衛遂忠的鬼主意。
武承嗣和太平公主都在聖駕面前進言,抬頭不見低頭見,衛遂忠的謊言看似隨時有被戳破的危險,其實甚是安全。
因為武承嗣不可能坦言除掉來俊臣是為自己登位,太平也不可能說殺來俊臣是幫兄長繼統,雙方都認為來俊臣是對方一黨,更不可能互相推心置腹。
他們向女皇進言也絕不會提及此事與繼統有關,都只是說來俊臣暴虐殘忍、屠害無辜,有損朝廷威信、皇帝聖明。
這些話固然有道理,又豈用他們告知武曌?自起用酷吏那一天她就知道這是群什麼東西,酷吏政治是她威懾臣下、維護皇權的手段,況且現今大部分酷吏已除掉,僅剩來俊臣一隻鷹犬,怎會輕易烹殺?
所以任憑女兒、侄兒反覆進言,她始終不予理會。
然而武曌低估了此事的嚴重性,對武承嗣和太平公主而言殺來俊臣已是關乎前途甚至性命的大事,豈能輕易罷手?
武承嗣很快與武攸寧、武攸歸、武重規等諸王互通聲息。
太平也聯絡到一些大臣,並且把訊息傳入東宮。
來俊臣好事多為結怨無數,高喊懲治來俊臣的人越來越多,已集結成一股巨大的洪流。
武承嗣索性不再偷偷摸摸跟女皇嘀咕,領銜起草了一份嚴厲的彈章,文武百官無論擁武還是擁李都跟著參與進來,聯署者多達數百人,提出的罪名包括殘害忠良、貪贓枉法、奪人妻女、濫殺無辜、離間皇家骨肉,甚至說他有謀反的野心。
連一貫謹小慎微的皇嗣武賢也跟母親說了句:“外間議論紛紛,來俊臣該殺。”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武曌想視而不見也不行了。一次散朝後她單獨留下老宰相王及善,問其對此事的看法。王及善態度很明確:“來俊臣兇狡貪暴,國之元惡,不去之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