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 審禮勸說,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樊惎之子投書銅匭為父鳴冤,甚至在貞觀殿上搶奪侍衛佩刀,效仿安金藏剖腹以明心跡,然而這次女皇竟不為所動,最終還是將所有人犯都判為死刑。

秋官侍郎劉如璿心性良善,在朝堂之上聽到判決痛惜冤死之人,忍不住嚶嚶啜泣,恰被站在不遠處的來俊臣看見。他當即上奏,稱劉如璿為叛黨哭泣,必是樊惎同謀之人,劉如璿咬牙辯解:“臣年老,遇秋風則淚下。”

來俊臣卻冷笑道:“目下涓涓之淚,作可因風。口稱唧唧(哥哥)之聲,難道是怨雪?”

還是把劉侍郎抓進詔獄判為絞刑,幸而武曌網開一面,臨行之日將其改判流放。

但其他一百多官員就沒這麼幸運了,皆成刀下之鬼,被貶被流者更是難計其數。

透過此案來俊臣震懾了詔獄之人,連秋官侍郎也被順手拉下馬,並因功晉升三品司僕卿,地位算是穩固了。

穿上紫袍之後他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復仇!

來俊臣起復不到二個月,連興大案,殺戮規模不亞於當年的岑長倩案,表面上看劉思禮案、樊惎案與當年的冤案異曲同工,但若仔細推敲根本不是一回事。

昔日岑長倩也好,史務滋也罷,乃至狄仁傑、崔神基等人被貶,其原因都是因為心念李唐,製造那些冤案都是出於維護武周社稷。可現在這兩起案子性質不同,並沒有擁武擁李的問題,純粹是草菅人命。

這兩樁大案的實質是清理朝堂,武曌深感翫忽懈怠之人太多,還有那些不合格的試官也都是朝廷財政負擔,如何把他們迅速處理掉?

還有比殺人更快捷的辦法嗎?

這也就無怪乎王及善等輩面對冤案一聲不吭、麻木不仁了,遇頑疾必用猛藥。

殺的都是不才之輩,反之近年自肅政臺嶄露頭角的宋璟、張仁願、劉知幾等人一個沒動。

透過這兩樁大案,天授以來擴招的那些試官以及不才之人基本被清理乾淨,許多重要職位也空缺出來,對朝廷而言這未嘗不是好事。

但有計劃的殺人終究是受詬病之事,而且有違聖人仁恕之道,逢迎這種事的人又豈能不遭同僚忌恨?

其實來俊臣也明白這點,可他又有什麼選擇?

任何被告之人的生死其實都掌握在女皇的手裡,豈是他說了算?

說到底酷吏終究只是女皇的殺人工具,只要踏上這條船註定沒好下場。即便現在安然無恙,有朝一日女皇龍馭賓天,繼承皇位者無論姓武姓李都會殺他以向天下彰顯仁德,就算未來的皇帝不下手,這麼多仇家能放過他嗎?

所以當三品司僕卿還是當九品合宮縣尉結局都是一樣的,缺德事早就做了,改不改都難逃一死,與其委屈苟延還不如破罐破摔,再享幾年榮華富貴呢!

故而起復後的來俊臣比以前更為瘋狂,這種瘋狂背後是他內心的絕望。

反正自己這條命早晚要丟,能多害一人就害一人。

反正皇帝只是要殺人的藉口,害誰不一樣?

有時候他甚至懶得揣摩女皇的心思,也不去思考誰跟自己有仇,隨便逮個人就害。

為此他還發明一項遊戲,將朝廷百官的名字寫在小木牌上,站在遠處用石頭投擲,石頭砸在誰身上就告誰謀反。

在另一邊。

戰爭的勝負從來不取決於兵力多寡,而在於統帥的能力,在婁師德全面接管前線戰局之後,這場戰爭終於漸漸看到一絲的曙光。

其實婁師德是文官出身,不可能披堅執銳衝鋒陷陣,但他善於審時度勢捕捉戰機,足以破敵。

在朝中百官看來婁師德實在不像個名將,因為性情太和順,李昭德當面罵他“田舍翁”他都憨然受之,這種人如何統御三軍?

殊不知婁師德外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夢紅樓醒

一木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