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八章 再起波瀾,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慶之顯然不死心,又道:“陛下久不決斷,只恐……”

武曌卻不想再聽他說下去,提高聲音道:“朕知道了。今日到此為止,朕賜你空白詔敕一張,以後你可憑之入宮,茲事體大關乎國運,以後再作定奪。”

既而她又抬頭,朝著遠處的百姓道,“朕治天下,造福於民,不辭涓流,不拒寸土。凡我四海仁人,無論士庶貴賤,有憂國憂民獻計獻策者,朕必以禮相待!今日謁闕之人,各賜粳米一斗、絹布一匹,你們散去吧。”

“陛下聖明,萬歲萬萬歲……”

城樓下立時響起排山倒海的呼喊聲,王慶之再說什麼也沒人聽得見了,那百餘名請願之人都等著領賞。

武曌微然一笑,帶著臣民的讚譽轉身回宮了。

謁闕請封如此收場,女皇的態度甚是曖昧。

不過在大多數人看來她既然沒有怪罪王慶之,並賜予入宮之權,八成還是有意改立魏王的,這無疑助長了武家兄弟的聲勢。

武承嗣是被推薦之人,自然不便表態,鳳閣舍人張嘉福卻立刻行動起來,起草了一份懇請立魏王為儲的奏疏,在女皇默許下請所有宰相署名。

當聯署書傳至文昌右相武長倩手中時,這位年近七旬的老宰相不禁長嘆。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一天終究還是來啦!

唐高宗駕崩之際,留下裴炎、劉景先、魏玄同、岑長倩、郭正一、郭待舉六位宰相,裴、劉、魏均死於非命,被武曌找理由殺了。

二郭貶黜而死。

唯有岑長倩一枝獨秀。

對於他近幾年所作所為,同僚是有很大非議的,許多人表面上對他恭敬,心裡卻將之視為貪生怕死、屈膝苟安乃至逢迎取寵的典型。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作為貞觀名相岑文字之後,作為受李唐恩蔭入仕的人,作為天皇大帝親手提拔的宰相,他怎麼可能對李唐王朝決絕無情?

社稷被一步步摧毀,無數忠臣義士遭迫害,皇帝被當成傀儡,最後不得不脫袍讓位,這一切就發生在他眼前,他豈會無動於衷?

岑長倩的隨波逐流其實是隱忍,他沒有選擇徒然殉葬,而是默默隱忍以待復辟。

一者改朝換代國家動盪,貞潔者效死、倖進者牟利,可是政務總需要有人來處理,不能因為一次皇朝更迭就使華夏混亂、萬民不安。

再者武曌畢竟是李家之婦,她的兒孫照舊是李唐後裔,能掌權多久?

終有一日皇權會回到李氏手中。

所以在岑長倩看來,改唐為周充其量不過是大唐天后搞的一場鬧劇,何況武曌是個善於治國的人,由她暫時統治這個國家未嘗不是好事,何必為此犧牲?

只要把這個老女人哄得樂樂呵呵,待到壽終正寢,李氏王朝不就回來了嗎?

然而武承嗣的崛起打破了他的設想,岑長倩可以接受廢黜李賢,可以接受改唐為周,可以跟著倖進之徒一起勸進,甚至可以接受女皇讓自己改姓武,但是決不能接受武承嗣當太子。

因為一旦純正的武家子孫繼承皇位,李家便無法翻身。

為此他竭力保護李唐血脈,提議李賢改名武賢。

先後推薦賢臣張知謇、董玄質去漢中以確保李顯的安全,並借起復能臣之機重新提拔心向李家的大臣,這一切都是為了阻止武承嗣奪取儲位。

可是隨著這場謁闕請封,該來的還是來了,事到臨頭還能怎樣?這位一向順從的老宰相終於開口說了一次“不”字,同時拒絕署名的還有樂思誨、歐陽通、格輔元三位同平章事。

樂思誨是高宗朝宰相樂彥瑋之子,歐陽通是貞觀朝重臣、書法家歐陽詢之子,格輔元乃是昔日李賢幕僚格希元之弟,雖然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