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八章 再起波瀾,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聞狄仁傑等人投降李佑。
武曌知道再不整頓人心。
那麼估計是要亡國,故而她把周興等酷吏都收拾了。
處置酷吏大快人心。
朝廷上下歡聲雷動,不但官員們喜笑顏開,連百姓也置酒慶賀,這似乎也預示著酷吏政治即將結束。
其時裴行本、崔元綜等一干能臣也被重新啟用。
一時間都有了復甦的跡象。
然而,然而……
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上百名百姓突然會聚到皇宮。
他們擁至宮門跪地磕頭,懇求面見皇帝。
武曌正在武成殿批閱奏疏,訊息傳來頓時一驚。
官員諫言可以不納,但來自民間的呼聲她從來不敢忽視,如此大規模的謁闕莫非是國策有失?
她立刻拋下手頭政務,趕往宮門接見百姓。
當她向外張望的那一刻,但見人山人海渺無邊際。
百餘人前來謁見本就夠熱鬧的,又有許多不知情的官吏、百姓也跑來圍觀,摩肩接踵喧囂不止。
南衙衛兵自然不能置之不理,李多祚、曹仁師等將率領衛兵嚴守宮門,便如勸進時的情景一樣。
“萬歲、萬歲、萬萬歲……”武曌一出現,門樓下響起震天動地的呼聲,既而迅速沉寂,所有人都伏倒在地不吭一聲。
“平身……”面對數不清的黎民百姓,武曌竭力保持微笑,“朕踐祚以來雖不敢稱夙興夜寐、朝乾夕惕,卻也孜孜求善,未知有何失德之處勞煩你們謁闕上奏?”
伴著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宮門外的官吏百姓陸續起身。
唯有那一百多人紋絲不動。
沉默片刻,忽見一名衣衫樸素的男子向前跪爬兩步,儼然這幫人的首領,高聲道:“陛下統御四方,廣施恩澤,並無失德之處,但我大周還有一件關乎社稷的大事未定。”
“”是何大事?”
“國本未定。”
武曌未動聲色,暗自咬牙。
忌諱什麼提什麼!
那人拿出張紙,雙手舉過頭頂:“草民身名卑微、粗鄙無知,但心繫廟堂、熱衷國事,今與百餘名耿耿赤子聯名上書,請立儲君,望陛下恩允。”
侍立在城頭的範雲仙,認出了來者,忙向女皇耳語:“此人便是上次投匭受賞的,名字叫王慶之。”
“哦?”雖說已派侍者下城接書,但得知是王慶之,武曌也無須再看了,索性挑明問道,“你莫非又是請封魏王為儲君?”
“正是。”
“朕有皇嗣,現居東宮,雖名分未明卻系朕所生養,為何你一再要求朕改換魏王呢?”
面對女皇的質問,王慶之道,“當今已是武氏天下,卻以李氏之人為嗣,豈不有悖禮法?草民久聞陛下寬仁慈愛,自然舐犢情深。但皇嗣即便改姓武,也難改李氏族裔之身。自古以來,皇位同姓相授,陛下若將社稷託付於外姓,武周宗廟不存矣。”
這個問題不容迴避,王慶之講的道理其實武曌都懂,也為此大傷腦筋,但此刻面對這個人,武曌卻大為憤慨,漸漸攥緊了拳頭:“你……”
叱責之言尚未出唇,又聞一陣強烈的附和之聲:“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匡正禮法,以魏王為嗣。”
武曌的目光向王慶之身後掃去,百餘名百姓都跟著戰戰兢兢一同請願,而在更遠處,男女老少、士農工商、僧道藩胡,圍觀者何止千人?
在這麼多百姓面前怎好失了儀態?又怎好落一個暴戾拒諫的惡名?
她把胸中怒火壓了壓,心思一轉,料想今日之事也未嘗不是試探官員忠誠與否的好機會,於是又漸漸露出慈祥之態:“難得你們這片忠心,此事容朕考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