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青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章 收復大理,強宋崛起,過海青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趙桓的戰略規劃中,未來茶葉還要更大體量賣給阿拉伯人,讓他們帶入大量的茶葉西進,在海上絲綢之路全面謀取暴利。

茶葉、絲綢賣出去越多,大宋賺的越多,未來陸地版圖瘋狂擴張的時候,才有雄厚的資金支撐大移民時代對周邊的佔領。

王宗濋看了一眼趙鼎,然後對趙官家說道:“臣倒是覺得西南大理國產茶豐富,不如……”

“不如什麼?”

“不如把大理國收復了,這樣朝廷產茶的地方又多了一塊,更多從茶葉輸送到海外,為朝廷和民間都帶來利潤,你好我好大家好。”

王宗濋儼然一副奸商的嘴臉。

這就相當於把大理國那裡生長出來的茶葉,拿過來,讓民間商人透過運輸到海外,賺取暴利的形式,為朝廷增加大量收入。

這個過程中,朝廷賺了,民間商人也賺了,海外諸國,甚至金國的完顏昌同學坐在家裡也有了茶葉喝了。

多方共贏啊!

見趙官家沒說完,王宗濋又說道:“朝廷即將收復的安南也可以大量種茶,都是錢啊!”

趙桓看了一眼趙鼎。

趙鼎咳嗽了一聲,說道:“陛下,王太尉的話也不無道理,不過,引導茶農種植更多的茶,才是根本。”

“如何引導?”

“我朝目前的茶葉在十二路七十州二百七十八縣種植。”趙鼎說道,“尤其以陝川最多,年產可達到三千萬斤。”

這個產量在宋代已經非常高。

宋人對茶葉的追求熱度也極高。

茶葉是興於唐而盛於宋。

王安石也說過: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也。

趙鼎繼續說道:“然則,茶葉喜溫而不耐寒,需要雨水,北方許多地方無法種植,南方更為適合,東南之地,有種稻米,國策又定了改稻為桑,種茶可以在山地之間,依臣看,兩浙、福建的山地皆可種茶。”

“那如何引導民眾大量種茶?”趙桓又問道。

總不能給茶農免稅吧?

複雜的系統裡,不是一句免稅就能夠搞定的。

給種茶的免稅,那轉眼明年很多農民就跑去種茶,原本是種稻米的,轉身去種茶了,糧價它不漲才怪。

趙鼎想了一下,說道:“有利益,就會有人追逐,想要擴大茶園並不難,不需要減稅,只需給兩浙路、福建路的官員制定相應的考核任務,但是不能動搖糧食生產的任務。”

王宗濋說道:“但是這樣,還是會有官員為了完成種茶任務,去逼迫農民將田改成茶園。”

“糧食的市價與部分農民是否種田並無絕對關聯,與一個區域糧食總量有關聯,朝廷不可能指揮地方官員如何治理地方,朝廷無法看見地方的真實情況。”趙鼎說道,“所以,我們必須將我們要達成的任務,交給地方大員去執行。”

“趙相公說得對。”趙桓說道,“地方官如何執行,是地方官員的事,若是朝廷干涉兩浙路、福建路的地方政務,那其他二十二路,管不管?”

“可是……”

“若是這個執行中,出了問題,是朝廷的責任,還是地方官員的責任?”趙桓繼續說道,“若是中途出現各種問題,該做調整的時候,地方官知曉的情況下,卻無法做決策,朝廷如何知曉這些問題並迅速做決策?”

不得不承認一個實事,朝廷與地方的關係,是必須建立在授權和責任的二維制基礎上的。

既存在管理,也存在著博弈。

即便是21世紀也是如此。

大宋朝就是喜歡管得太細,朝廷什麼都要管一管。

“若是占城和交趾的麻煩事解決了,從海上運來的糧食,是可以作為地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強宋崛起

過海青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