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青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 茶葉的買賣,強宋崛起,過海青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隴右要如此多茶葉作甚……”趙桓此話一出口,便立刻意識到了。
趙鼎補充道:“陛下,隴右之地,多有蠻夷,夷人頗喜好茶葉,朝廷為了穩定邊防,很早以來便不斷向那裡售賣茶葉。”
“朕知道了。”趙桓走到地圖前,開始檢視地圖。
西北茶葉還不僅僅是直接賣的問題,折彥質在西北買馬,除了用交鈔在西夏買馬以外,還在隴右之地買馬。
而隴右之地不少夷人不認交鈔,只能用茶葉換馬。
西北茶葉賣得非常貴,一斤茶葉甚至可能達到5貫,一匹馬如果是50貫,十斤茶就能換一匹馬。
還有不少其他物資的交換都是用茶葉進行。
大宋朝在西北的羈縻政策還包含了給夷人開辦私塾,修建城寨。
茶葉在那種邊陲之地,可能說是硬通貨了。
王宗濋繼續說道:“去年市舶司也向太府寺提出100萬斤的茶葉需求,而且錢喻清說未來數年,需求還會更大,南海諸國對我朝茶葉皆頗為熱衷,尤其是大食人,市舶司的海運擴大後,錢喻清談了好幾筆關於茶葉的大買賣。”
他補充道:“民間對茶葉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至於日本和高麗使者,前幾天也找到臣,想要加大茶葉的買賣。”
“那你說現在怎麼辦?”趙桓問道,“國朝需求賺錢,擺在面前的錢,總不能不賺。”
這個問題其實十分尖銳。
榷茶法是趙佶時代恢復的,目的是為了控制茶葉的自由買賣,從中獲利。
例如某個百姓想要種茶葉,必須還有許可證,要交錢,這無可厚非。
等種植出茶葉,商人與茶農還不能自由買賣,商人必須找官府買茶引。
這裡的茶引,在歷史上就是蔡京首次創造。
茶引按照你出的價格,授權你在茶農那裡買多少茶葉。
而在榷茶法之前,大宋朝還施行了一段時間的茶葉官營。
也就是禁止民間商人向茶農賣茶葉做買賣,只允許官府售賣。
這顯然不現實,官府不可能全部操辦。
後來又允許自由買賣,以收稅的形式,但是增值稅在古代無法衡量統計。
於是蔡京的榷茶法橫空出世。
榷茶法相當於在中間加了茶引這個憑證。
這不僅僅是創收,還能控制茶葉的流向。
例如某個商人來買茶引,茶引上規定你要去開封那個茶農那裡買的一萬斤茶,只能運輸到北邊邊境交易。
這就大大減輕了茶葉貿易的中間環節,讓各方都舒坦無比,後世的明清都沿用了蔡京的榷茶法。
問題就在於,環節減少了,商人積極性更高了,銷售量自然就起來了。
但是茶園的供給與民間銷售是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
而這兩年,宋夏榷場開啟,宋金榷場又全面開放,宋與高麗、日本、南海榷場同時開啟,茶葉的供給量自然就出現不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