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定荊南》中的見解,可謂入木三分。他言道,“高季興之所以覬覦夔、忠、歸、萬、峽等州,一是貪利之心,二是不安之心,因貪利,故而所求甚多,因不安,故而求眾自保,而之所以起此二心,一是因其蔑視朝廷,二是因其畏懼朝廷。”

桑維翰又言道,“有此心,尚不足以成今日之象,使其有所行動者,在內外之‘惑’。內‘惑’,源自司空梁震,外‘惑’,源自江南楊吳。司空梁震,素為高季興所倚重,而自恃才智卓絕,加之其人心無朝廷,故而甚不安分,每每意‘欲’攪動風雲。江南楊吳,素來覬覦荊州,‘欲’化為己有,以固江防而拒王師,故而多有許利之言、蠱‘惑’之詞。”

桑維翰提及梁震時,對其有所評價,這個評價李從璟是認可的。對梁震此人,李從璟也知曉一些他的軼事。

前梁據有中原時,荊南向梁稱臣,莊宗入主中原後,高季興非常害怕,為避諱莊宗祖父李國昌之名,改名高季興——他原本叫高季昌,並且要親自入朝拜見莊宗。當時梁震就曾勸說高季興不要去。

梁震對高季興說:“大王本梁朝,與今上世稱仇敵,血戰二十年,卒為今上所滅,神器大寶雖歸其手,恐餘怒未息,觀其舊將,得無加害之心,宜深慮焉。”勸高季興固守自保,不要自投虎口,高季興不聽。

而後高季興入朝拜見莊宗,歸途中差些被莊宗派人殺掉,回到荊南後便對梁震感‘激’涕零。

梁震就對高季興道:“唐主身經百戰,如今方得河南,便居功自傲,得意忘形,如何長久?”高季興覺得梁震說得很對,隨即修城積糧,招納梁朝散兵,日夜‘操’練,以加強防備

後來郭崇韜攻蜀,莊宗令高季興為西川東南面行營招討使,高季興上表請攻夔、忠、萬、歸、峽等州,得到莊宗應允後,卻按兵不發。之後蜀國被滅,高季興竟然大驚道:“此乃吾之過失!”

梁震此時卻說:“唐主得蜀,勢必益驕,驕必速亡,何足深慮,此正我等之福!”於是拾掇高季興截住江中,遇到唐吏將蜀國財物運往洛陽,就中途劫走。前後得財四十萬,殺死押官韓珙等數十人。

由此可以說,高季興之所以對朝廷常懷貳心,並且貪得無厭,其中梁震絕對是“居功甚偉”。

桑維翰自然是知道李琪所言對付荊南的策略的,因此他的這份《定荊南》,實則是以李琪的諫言為方向,為應對形勢變化拿出的具體應對之策。

他在進言中道:“‘欲’平荊南,必先定梁震,而絕楊吳之援。梁震者,自視甚高,初高季興聞其名,‘欲’以之為判官,梁震恥其官小而不就,由此觀之,此人非尋常財帛可以動其心,然其人膽小懼禍,若能使之士說之,或可令其自絕於高季興。楊吳之所以許高季興以厚利,無非貪圖荊州,高季興首鼠兩端,或不可分辨,倘若使楊吳有諾而不得踐,而朝廷適時施以恩德,則可令高季興知曉親疏。”

桑維翰的策略很清晰,要讓高季興不‘亂’來,就要斷絕他的後路和希望,讓他不再相信吳國,同時將梁震這個老是拾掇他與朝廷作對的人解決掉。如此一來,高季興縱然貪鄙,不會輕舉妄動,這個時候朝廷再施加恩威,安撫他懼怕朝廷而又輕視朝廷的心,他也就不會再翻騰起大的‘浪’‘花’來。

對這份《定荊南》的策略,李從璟與莫離商討良久,最終認為策略可行。

然而也不得不承認,要派去荊南對付梁震,離間荊南與吳國的人,實在是分外任重道遠。

形勢不等人,李從璟還是打算讓莫離走一趟。

有在渤海扶持大明安、攪動渤海朝野的經驗,莫離此去也不至於無從下手。

且不說秦王府,就連滿朝文武,也沒有比莫離更好的人選了。

桑維翰有些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強宋崛起

過海青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