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樂意,他對李從璟說,他獻《定荊南》之策,就是要自己去荊南的,“僕忝為王府錄事參軍,常自恥毫無寸功,此番荊南之行,正僕為國建功,報效殿下、陛下之時!”

好嘛,給官還給出個不是來了。李從璟有點鬱悶。

讓桑維翰去荊南,李從璟沒有這個念頭,不是李從璟質疑他的人品,實際上對桑維翰的能力也沒什麼底氣。畢竟桑維翰才剛進入秦王府,說他頗有才能,那是概念認識,並無直觀事蹟瞭解。沒有現實的功績打底,上來就將如此重任‘交’給他,哪怕是李從璟知道他是桑維翰,也不願這樣做。

要知道,往小了說,荊南關係日後伐吳大計,往大了說,攻伐整個江南,甚至是對付蜀地,荊南的作用都不可小覷

一言以蔽之,荊南不容有失。

莫離見李從璟頭疼,搖著摺扇輕笑道:“荊南之行,茲事體大,兼又要謀梁震、楊吳兩者,若是一人前往,難免疲於應付,力有不逮。依離之見,不如使離與錄事參軍同去。”

李從璟抬頭看向莫離,對他會這樣說很奇怪。

莫離絕對不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應付不來荊南的局面,這點信心莫離該有,李從璟也有,並且李從璟相信莫離也有。莫離提出讓桑維翰同行,無異於分功,雖說莫離從來‘性’情灑脫,更無爭權之心,但如此賣人情,也不符合他一貫瀟灑自在的作風。

再者,就算莫離要桑維翰與他同去,也不會說什麼“一人前往,力有不逮”這樣的話,他應該很淡然的說“讓錄事參軍跟著我去便是”,而不是“同去”。前者意思是此行以莫離為首,桑維翰就是個跟班隨從,而後者卻有兩者合作,不分主次的意思。

這實在跟莫離當仁不讓的風格不相符,怪不得李從璟好奇。

然而莫離都這麼說了,李從璟也有意看看桑維翰的斤兩,遂同意了莫離的建議,“既然如此,此行便讓你倆同行。”又看向桑維翰,專‘門’叮囑道:“凡荊南之事,以長史為首,不得忤逆。”

能得到這份差事,有證明自己的機會,桑維翰就已經很滿意,實話說他也不覺得以他的資歷,能獨霸這份差事,當下很是‘激’動的拜謝。

桑維翰退下後,李從璟望著莫離,將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兩人之間從來都無藏著掖著的事,“荊南之行雖然艱難,以莫哥兒之才,還無需旁人相助。再者,桑維翰此去,是幫忙亦或添‘亂’,猶未可知,莫哥兒怎就願意帶他同行?”

莫離依然是淡然微笑,說出來的話卻重達千鈞,“敢問殿下,志在何方?”

聞聽此言,李從璟也笑了。兩人少年時,曾頭頂星光,抱著酒罈子坐在院牆上暢談天下、縱論古今、‘交’換志向,彼時,李從璟說:“我向往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因為志高路遠,必然征途險難,故而需要眾志成城!”莫離搖著摺扇起身,向李從璟告辭,“那是離生平唯一牽掛。希望十年後、二十年後,李哥兒還記得你曾說過,江山如畫,那是你我共同的大道!”

說完這話,莫離笑而轉身,揮扇出‘門’。

李從璟怔怔看著那一襲白袍出‘門’,嘴角笑意經久不去,沒有人看到,不知何時,他眼眶有些溼潤。

眼前這世上,論瞭解李從璟之深,非莫離莫屬。

他知道李從璟的志向,所以他更加知道未來的艱難,由此更加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桑維翰堪稱璞‘玉’,此‘玉’質地如何,是否能夠雕琢,他願意為李從璟去試,哪怕要擔莫大風險

自古君臣有別,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哪個臣子敢對君王說這樣的話:江山如畫,那是你我共同的大道?

李從璟與莫離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強宋崛起

過海青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