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強,江南百姓,誰不爭相投向大唐?千百城池,刺史縣令敢不雙手奉上?”

這副景象的確很是讓人神往,想想都讓人熱情澎湃、不能自己,儒家士子聽了,個個熱血沸騰,大讚不止。

而李從璟聽了這話,也終於明白,為何江淮還在大戰時,朝廷就有官員勸朝廷息兵戈——雖然那人被李從璟丟到了江淮前線——但不是人人都能去前線的,而對於儒家士子而言,他們依舊沉浸在自己美夢裡。

王不器看著楊愨,“昔年,孟知祥、李紹斌身為大唐之臣,姑且據兩川而不遵朝廷號令,彼時,兩川百姓如何?州縣長官如何?淮南楊溥妄自稱帝,難道不是毀壞禮度?而王師征伐江淮,彼者何以能有十萬之師,屢抗王師?”

楊愨老神在在,“無怪兩川、淮南之民不爭相投向朝廷,乃因朝廷禮儀不興,還不足以使天下拜服也。倘若大唐禮儀大興,王師所到之處,百姓勢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正因如此,大唐才要重塑禮儀!”

王不器又問:“昔年,契丹寇幽雲,党項擾西北,如今大唐如何平定此亂?”

楊愨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此等野蠻之輩,不受教化,只需高鑄長城,拒之則可!”

王不器問:“何人鑄長城?受聖賢教誨計程車子?”

楊愨道:“士農工商,各有區分,士子治天下,鑄城之事,自然由販夫走卒去做。”

王不器又問:“祭酒著絲綢、食五穀,然絲綢、五穀從何而來?”

楊愨道:“士子以王道教化百姓,使其知禮儀,而有別於禽獸,百姓如何不該供養士子?”

王不器頷首沉默。

驟然,他發出一陣大笑。笑聲響亮,禮堂外也聽得到。笑聲蒼涼而悲哀,卻又讓禮堂內的人都不忍聽聞。

楊愨皺眉,“博士緣何發笑?”

王不器冷目看向楊愨,“此等無妄之言,祭酒也能說得出來,某如何不笑?可笑,天下人都言,儒家大偽,在儒家士子眼裡,人皆小人,唯我君子,術皆卑賤,唯我獨尊,學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愛,懲惡揚善,儒家罵作鄙陋;楊朱言利,使民富足,儒家不屑一顧;老莊超脫,於民無害,儒家視作膽小逃遁;兵農醫工,百業之基,儒家看成細枝末學!”

“王師在前線血戰沙場,你等不識征戰之道,而公然指手畫腳,彼者流血不止,而你等詆譭不休,自大自負到這等地步,也敢言治國?外賊寇邊,殺我同袍,爾等手無縛雞之力,只不過一聲嘆息;亂賊傾覆京師,劫掠州縣,爾等束手無策,只能勸君王避禍,唯恐奔走不及;諸侯割據天下,九州烽煙不息,百姓流離失所,爾等不曾救下一城一人,竟然在此言說甚麼禮儀,妄談甚麼天下歸附,與白日做夢何異?!”

“而今國家興辦學院,興百家之學,兵農工商販夫走卒,有教無類,大唐之志向,君王之苦心,爾等何曾明白半分?平日不思好生教授學識,竟然對百家學生輕慢有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輔君王下安黎庶,何等的豪氣之言,但以爾等之短見與尺寸之胸懷,莫說天下,連身旁的同窗、自家的學子都容不下,還談什麼立功立德?!張口禮儀閉口禮度,外賊殺同袍,你說禮,亂賊擾民,你說禮,爭權奪利時,你還說禮,排除異己時,你仍說禮,厚顏無恥到這等地步,真是可笑至極!”

王不器一席話說完,禮堂裡一片寂靜,落針可聞,粗重呼吸聲更是清晰入耳。

儒家士子怒不可言,卻嗔目結舌。

百家士子大感快意,卻又受王不器感染,皆感悲涼。

江南北奔計程車子如查文徽、陳陶、史虛白等,則是震驚不已。

王不器最後向李從璟執禮,“百家學問,取捨有道,天下士子,良莠不齊,還請太子斟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