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章 紫垣曹署榮華地,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草一木依依作別,有詩云:
“二年留滯在江城,草樹禽魚盡有情。
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
在還京途中,白居易還寫下多篇回憶忠州的詩,“時時大開口,自笑憶忠州”,稱讚忠州“巫峽中心郡,巴城四面春”。即使置身喧囂繁華的京師,他也是“每看闕下丹青樹,不忘天邊錦繡林。”
白居易在忠州投入了心血和汗水,和官民打成了一片。當一個人投入很大的心思在一個地方,慢慢地也會把感情傾注在那裡。
忠州此後常常出現在腦海中,白居易先後共寫了104首詠歎忠州的詩詞。
忠州是白居易到杭州赴任前的一個插曲,卻再次激起他兼濟天下的初心,自己雖然“獨善其身”,也不妨礙多為黎元辦點事。
一心為民的人,百姓自然會銘記。後世人在忠縣建起了白公祠,依山傍水氣勢恢宏。白公祠景觀精緻,有荷花池、詩廊、詩碑林、醉飲閣、白園和白居易塑像,也有白居易喜愛的木蓮樹。園內建有洗墨池,白公銅像,東西兩側用花牆隔開,地勢東高西低,南面房舍依坡而建,為船樓建築。一條仿古長廊出現在你眼前,長廊兩旁掛有白居易所寫的10多首詩歌。祠中陳列著白居易的譜系、生活紀年,到忠州為官時的各項政績。
元和十五年五月,白居易回到久違的長安。
白居易當時已經文名蓋世,又是先帝近臣,因此深得穆宗敬重。
白居易在司門員外郎的位置上才坐了大半年,元和十五年十二月,白居易又接到詔書,穆宗任命他為禮部主客郎中(從五品上)、知制誥。
知制誥是中書省負責稽核、起草制書的官員,隨侍皇帝,執掌機要,地位十分顯赫,其職能近似於翰林學士,但相對而言其獨立性更強,地位也更高。
他在《初除主客郎中知制誥與王十一李七元九同宿話舊感懷》詩中,表達了一種複雜的情緒:
“閒宵靜話喜還悲,聚散窮通不自知。
已分雲泥行異路,忽驚雞鶴宿同枝。
紫垣曹署榮華地,白髮郎官老丑時。
莫怪不如君氣味,此中來校十年遲。”
白居易再次進入了中央權力核心,有了發揮才華的大舞臺。
更讓他高興的是,自從被貶江州以來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弟弟白行簡也被任命為左拾遺,兄弟兩人都能在皇帝身邊工作,是一件非常榮耀的美事。
在唐朝,有所謂“職官”的概念,“職”是指職事官,白居易前面所任的主客郎中就是他的職事官;而“官”主要是指散官,是用來區別各種政治經濟待遇的官品級別。
在唐朝前期,官員俸祿是按照散官的品級來發放的,但後來散官逐漸失去實質作用,特別是官員俸祿改成按職事官品級來發後,散官就變成了僅具有禮儀上的象徵意義。官員衣服的顏色,仍以散官為準來區別,即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服緋、六品及以下服青綠。
白居易雖然職事官已當到主客郎中(從五品上),但其散官僅為朝議郎(正六品上),所以只能穿青綠色的朝服。白居易對此耿耿於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