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章 遇聖惜年衰,報恩愁力小,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居易多次在詩中抱怨自己未能穿上緋色朝服。

有一次,他寫詩給京兆少尹元宗簡說:“鳳閣舍人京亞尹,白頭俱未著緋衫。南宮起請無訊息,朝散何時得入銜?”詩句雖然有些自嘲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了白居易思想中功利的一面。

白居易是幸運的。

人的好運氣要來的時候,誰也擋不住。

新年到了,穆宗宣佈改元長慶,大赦天下,文武百官皆有封賞,白居易被授予朝散大夫、上柱國。朝散大夫是五品散官,白居易終於可以穿上他念念不忘的“緋衫”了。

上柱國是最高階別的勳官,雖然當時有授勳過濫的嫌疑,但有總比沒有好。

白居易的妻子楊氏也得以夫榮妻貴,被授予弘農郡君的封號。

白居易還得到了一筆數目不小的賞錢,剛過完年,白居易就在長安買房了。這套房子位於長安朱雀門大街東第五街新昌坊。

地段有點偏,而且房子似乎也不大,白居易在詩中說:“階墀寬窄才容足,牆壁高低粗及肩。”不過白居易已經很滿足:“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這畢竟比以前的租房生活好得多了。

好事還在後頭。就在白居易買了新房子的半年多之後,又被任命為中書舍人、仍知制誥。

中書舍人為正五品上,相對而言品級也不算特別高,白居易在貶謫江州之前任太子贊善大夫就是正五品官,但中書舍人權力極重,則是贊善大夫無法比擬的。

按唐朝的三省體制,中書省的長官是中書令、副長官是中書侍郎、中層是中書舍人,三個層級構成中書省運作的基本框架。但到中唐以後,中書令一般空缺不置,中書侍郎則兼任同平章事(即宰相),不在中書省辦公,因此中書舍人就成了中書省的實際負責人,其職能是接收尚書六部的奏議,並提出初步的處理意見上報宰相,在整個政務運作的流程中處於重要的基礎地位。

在中書省的辦公地點,單獨設有“舍人院”作為中書舍人的辦公室,以便將中書舍人與省內其他職員區分開來,可見其地位之與眾不同。

中書舍人除了政務決策外,往往還充任皇帝的使者,出外宣佈敕旨、審理刑獄,因此《通典》稱中書舍人為“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諸官莫比焉。”

中書省一般設六名中書舍人,在唐朝後期,六名中書舍人有“分押六曹”和“五花判事”兩種分工模式。

“分押六曹”是每一名中書舍人分別對應且獨立地負責尚書六部中的一部,對其負責的部門提出的奏議自行提出意見後上報宰相;

“五花判事”則是在分押的基礎上,一名中書舍人對自己負責的部門的奏議提出意見後,還要附上其他五名舍人的意見,才能報宰相裁決。

簡單地說,“分押六曹”是獨任制,“五花判事”是合議制。

顯然,實行“五花判事”後,中書舍人的權力被其他五名同僚分散牽制,有所削弱,但其基礎性地位並沒有改變。

白居易以中書舍人兼知制誥,可以說是既有建議提案的權力,又有審議決策的權力,地位尤為隆重。

白居易在朝廷執掌重權,但他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得意忘形。

白居易在《西掖早秋直夜書意(自此後中書舍人時作)》詩中這樣說:

“涼風起禁掖,新月生宮沼。

夜半秋暗來,萬年枝嫋嫋。

炎涼遞時節,鐘鼓交昏曉。

遇聖惜年衰,報恩愁力小。

素餐無補益,朱綬虛纏繞。

冠蓋棲野雲,稻粱養山鳥。

量能私自省,所得已非少。

五品不為賤,五十不為夭。

若無知足心,貪求何日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