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章 鬼燈如漆點松花,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等詩肯定了萬事萬物的變化,指出了滄海桑田、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神弦》、《苦晝短》等詩更是直接寫出神鬼的虛誕,矛頭直指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唐憲宗,抨擊他一心追求長生不老的荒唐。
李賀筆下這些“鬼”,“雖為異類,情亦猶人”,絕不是那些讓人談而色變的惡物。有人說李賀“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調,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溪刻,法定當天。”這種見解未免過於偏狹,李賀寫鬼與其說是自感早天之兆,不如說是其逆反心理使然。
為官三年,李賀親身經歷,耳聞目睹了許多事情,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對當時社會狀況有了深刻的認識。個人生活雖不如意,卻創作了一系列反映現實、鞭撻黑暗的詩篇。雖然李賀此間心情“憔悴如芻狗”,但增長了生活閱歷,擴充了知識領域,在詩歌創作上大獲豐收。後世稱賀詩“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大多數作品就產生在這一時期。他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唐代文壇的傑出地位,主要是這一時期寫下的近六十首作品奠定的。
由於遷調無望,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賀憂鬱病篤。
元和八年(813年),李賀告病回昌谷休養了一段時日。他不甘沉淪,舉足南遊,希望在南楚或吳越一展才華。離長安時,他的友人無可和尚(青龍寺高僧)撰寫《送李長吉之任東井》的詩,預祝他南遊成功,但結果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陽,告別長輩皇甫湜等親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進長安。
元和九年(814年),李賀決然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歸臥”。然後取道宜陽、洛陽、經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於深秋到達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此後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三個年頭的幕僚,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幫辦公文。
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鎮跋扈,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友人張徹也抽身回長安。
李賀無路可走,只得強撐病軀,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時年二十七歲。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對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鎮割據的黑暗現實,多所針砭;對下層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進步傾向。在藝術方面,他的詩調高氣峻,或如雲崩雪湧,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麗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構思的精巧、語言的精闢等方面,極富獨創性,在中唐別樹一幟,有開拓之功。
引薦李賀不久,元和三年(808年),朝廷任命韓愈正式擔任國子博士,正五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