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文起八代之衰,勇奪三軍之帥,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愈從東都洛陽回到京城長安,心情非常高興。
他和好友孟郊相會於長安,兩人即興作《納涼聯句》、《秋雨聯句》、《鬥雞聯句》、《有所思聯句》等等。
一天,兩人在亭中閒坐,沒想到秋雨連綿而至,暫時無法離開,就以秋雨為主題,聯句作詩。
孟郊年長,對詩由他先作。孟郊詩曰:“萬木聲號呼,百川氣交會。”
韓愈對曰:“庭翻樹離合,牖變景明藹。”
一番聯句,又輪到孟郊,他略作沉吟,詩曰:
照理,韓愈應作兩句即可,但他詩興大發,吟了四句:“氛醨稍疏映,雺亂還擁薈。陰旌時摎流,帝鼓鎮訇磕。”
孟郊不知道該怎麼接,韓愈建議,由他開始,以五言絕句對詩:
“棗圃落青璣,瓜畦爛文貝。貧薪不燭灶,富粟空填廥。”
孟郊對:“秦俗動言利,魯儒欲何匄。深路倒羸驂,弱途擁行軑。”
就這樣,兩人一直對詩到雨停,離開。
《有所思聯句》就比較短了,
孟郊:“相思繞我心,日夕千萬重。年光坐婉娩,春淚銷顏容。”
韓愈:“臺鏡晦舊暉,庭草滋深茸。望夫山上石,別劍水中龍。”
韓愈與孟郊同為“韓、孟詩派”的創始人,詩歌主張和風格比較接近,而且交往較多,情誼深厚。孟郊比韓愈大十七歲,彼此相交二十二年,自始至終關係一直非常親密。
天寶十年(751年),孟郊生於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崑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青年時代隱居於河南嵩山。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即《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
“驚彼武陵狀,移歸此巖邊。開亭擬貯雲,鑿石先得泉。
嘯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乃知高潔情,擺落區中緣。”
後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作《蘇州韋郎中使君》:
“謝客吟一聲,霜落群聽清。文含元氣柔,鼓動萬物輕。
嘉木依性植,曲枝亦不生。塵埃徐庾詞,金玉曹劉名。
章句作雅正,江山益鮮明。萍蘋一浪草,菰蒲片池榮。
曾是康樂詠,如今搴其英。顧惟菲薄質,亦願將此並。”
孟郊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卻是除去寫詩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麼事業可以記述。
作國子博士,韓愈收穫了很多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
此職主要執掌刑法政令並主管詞廟祭祀及道觀佛寺等事務。韓愈到任以後,根據有關規定,把東都寺觀的管理權力從宦官手中收歸飼部。
接著,韓愈整肅風紀,按法辦事,當禁者禁,當誅者誅,殺掉一批不法的僧尼、道土。這些事連尚書也“斂手失職”,所以此事與宦官有牽連。韓愈依法典辦事,觸怒了東都腐朽勢力宦官。
元和五年(810年)冬,韓愈被調任河南縣令。這樣一來,韓愈就無權過問宦官的事了。
對此,韓愈頗多感慨。為發洩對當時處境和社會現實的不滿,韓愈以擬人化的手法,撰述一篇《毛穎傳》。寫毛穎不但“強記而便敏”,而且又“善隨人意”,所以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後來毛穎年老禿敗,“不能稱上意”,就被遺棄。從形式和表面看這是一篇遊戲文字,但在嘻笑怒罵間,韓愈卻借毛穎的遭遇來諷刺統治者的刻薄寡恩,並悲悼遭到疏忌的知識分子的不幸命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