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高官皆武臣,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後來成為唐宋八大家第二位的柳宗元出生於京城長安。
這一年,後來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已經五歲。
柳宗元的家族曾經很輝煌。
南北朝時期,柳宗元的祖先河東柳氏家族,是我國北方一支勢力很強的門閥士族,柳、薛、裴三個氏族,被並稱為“河東三著姓”。
隋末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士族地主,但柳宗元的家鄉河東屬於大貴族李淵、李世民為首的“關隴集團”地區。李淵父子建立唐王朝以後,柳氏作為“關隴集團”一個有勢力的家族,在新王朝中又取得了顯赫的地位。
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長史;柳楷的兄弟柳亨,隋末附於李密,密敗歸唐,累授駕部郎中,受到李淵的愛重,娶了李淵的外孫女為妻,三遷至左衛中郎將,後拜太常卿,檢校歧州刺史。唐太宗李世民曾對柳亨說過“與卿舊親,情素兼宿”,可見對其的厚待。
柳子夏的叔伯兄弟柳奭,貞觀時為中書舍人,高宗李治朝做過宰相。他的外甥女王氏,就是李治的皇后。
當時的柳氏一族,是與皇族有著親密關係的權臣貴戚。僅高宗一朝,柳氏家族同時居官尚書省的就達二十多人。
高宗一朝是封建王朝宮闈內廷紛爭空前慘烈的年代。
由於高宗王皇后無子,柳奭與元老重臣褚遂良、韓瑗、長孫無忌、于志寧等多方設法幫助王皇后鞏固後位,但最終還是讓武則天得寵,王皇后被廢。
武則天一經立為皇后,便嚴厲打擊政敵,柳奭與諸位元老重臣均遭貶黜。自此,柳氏一族中道衰落,從皇親國戚的特權地位降到普通士族官僚階層。
柳宗元的曾祖父柳從裕、祖父柳察躬,都只做過一般的縣令。柳宗元的父親柳鎮,雖然是明經及第,頗有政能文才,因沒有門蔭特權的倚仗,只能由府縣僚佐這樣的低階官吏地位逐步遷升,到晚年才靠軍功到長安受任正七品京銜。
爆發安史之亂時,柳鎮只有十七歲,剛剛明經及第。叛軍攻佔長安,柳鎮護送母親帶領這個大家庭從長安逃難,在兵荒馬亂中長途跋涉,先到山西避難,接著又逃到安徽宣城,歷盡艱辛。
安史之亂平定後,當時有許多北方人逃難到南方後定居下來了。柳鎮因戰亂之前就已取得功名,便很快回到長安,並向朝廷獻《三老五更議》和《籍田書》,但未被重用,僅在朝廷禁衛軍中安排了個左衛率府兵曹參軍的低階官佐。
後來,柳鎮把家室安頓在長安,自己長期到外地做官,大體是在幕府僚佐和縣令之間盤桓。
柳宗元出世的時候,柳氏一門的境況早已是今非昔比。他家即沒有卿大夫的封地那樣的鉅額財富,又不能憑藉先人之功而循例得官。這些特權原是士族所有的,現在他家一概失去。
當然,柳家在長安西郊還有良田數頃和果樹數百株,長安城裡有房產兩處。
生於安史之亂後的柳宗元,見到的已經是一蹶不振的唐帝國。
經過貞觀之治和盛唐的繁榮之後,安史之亂給大唐帝國以重創,遺留下來的問題很多。除了社會經濟因長年動亂已大傷元氣外,中唐時期僅就直接威脅上層統治的政治問題而言,突出的就有兩個:一是藩鎮割據,二是宦官擅權。
安史之亂本來就是由於藩鎮勢力過於強大而起,但平定動亂由於也是依靠其他藩鎮的力量。因此,藩鎮割據問題並沒有隨著安祿山、史思明的消亡而消亡,反而培育了一批驕悍的藩將。杜甫有詩曰:“王室比多難,高官皆武臣”。
唐朝本是文官體制,中央和地方官吏由文官擔任,起初只是在邊境上設立幾個由武臣負責的節度使,擔負邊防任務。安史戰亂把武臣推向前臺,他們擔任要職,出現“高官皆武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