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章 獨釣寒江雪,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愈和白居易都崇拜李白杜甫,然而在評價上卻有不同意見。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李白杜甫是當代詩豪,可是李白的詩詞不講格律,大概不能傳世很多,杜甫比較重格律,然而也不過十分之三四,而白居易自己“不量才力,欲扶起之。”頗有點貶低前人推崇自己之意。

韓愈對此自然是大不滿意,尤其是對李白對評價。

韓愈的父親韓仲卿,為官有美政之譽,李白曾經撰文《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並序》頌揚。可以說,韓是愈把李白看成父輩那樣尊敬,自然不允許他人貶低。他認為,李白的詩詞飄逸灑脫,浪漫豪放,不拘一格,千百年來為人敬仰,若是過於拘泥於格律就會束縛藝術魅力,怎麼也說不過去。

不過韓愈並沒有指名道姓批駁白居易,而是在一首詩裡面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比如,他在《調張籍》詩中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指出白居易眼光短淺,蚍蜉撼大樹,不自量力,一葉障目,關注細節,看不到李杜的偉大之處,堪稱愚蠢。

二人都是知名文豪,文章詩詞一出,便四處流傳,相互明爭暗鬥,自然難以調和。

兩人為人處世不同,朋友很少交集,自然交往更少。

韓愈性格剛烈,就連皇上都敢諷諫,對於達官貴族自然不假於色,所到之地,權貴斂手;然而韓愈對於寒門學子,卻竭力扶持,提掖後進;關心民生疾苦,造福百姓。韓愈門人弟子出類拔萃的人很多,比如張籍、孟郊、李翱、皇甫湜、賈島等,都是唐朝著名的才子,可謂桃李天下。

白居易則性格平和,為人沖淡。白居易前期關注民生,直言敢諫,兼濟天下,大有壯志豪情,欲有一番作為,沒想到因為替元稹說話卻遭了殃,被貶為江州司馬,從此對政事不再那麼熱心,晚年更是注重自身修為,崇尚佛教,吃齋唸佛,獨善其身,不問世事。

以上這些不同,決定了韓愈和白居易二人不會相互吸引。

當然,到了晚年,兩人萬事看開,一切隨緣,本身也並無太深的矛盾,只是相互不太順眼而已,因而一個侍郎,一箇中書舍人,同朝為官,再加上有同僚相約,吟詩作賦,偶爾交往還是難以推辭的。

總之,韓愈和白居易,算不上君子之交,知心之交,僅僅是萍水之交,酬和之交而已。

長慶二年(822年)九月,韓愈轉任吏部侍郎。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神策軍將士聞訊後,都不敢犯法,私下裡相互說:“他連佛骨都敢燒,我們怎麼敢犯法!”

韓愈任職不久,便因不參謁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紳彈劾。韓愈不服,稱此舉經穆宗恩准。二人你來我往,爭辯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機奏稱二人關係不合,朝廷便派李紳出任浙西觀察使,韓愈也被改職兵部侍郎。不久後,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韓愈為吏部侍郎。

貞元九年(793年),韓愈、李翱、孟郊、柳宗元、石洪同為進士,同登慈恩寺塔。

自此,唐宋八家位居第一第二位的韓、柳兩個倡導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開始了一段友誼。

韓、柳之交誼源自昌黎長兄韓會與宗元之父柳鎮熟識。同登慈恩寺塔,也拉進了二人的關係。後來,韓、柳二人同遭被貶遠方之境遇,又都好古文,同為提倡古文之領導者,故能互相吸引。

但二人創作古文、對待佛教的立場互不相同,政治立場也南轅北轍。

柳宗元在政治上依附王叔文集團,後因王失敗而被貶永州。韓愈極不欣賞王叔文,但並不因此而影響韓、柳二人情誼。

二人雖常相隔兩地,但彼此間書信往來從不間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